汪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诗句的内容要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每个选项的具体内容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综合得出答案。 (1) “藕丝抽绪软于绵”:用藕丝抽绪比喻女子的柔情。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藕丝抽绪比作女子柔嫩的手
【注】玉敕:皇帝的诏书。狡狯:狡猾。阿香车:指金吾卫仪仗队中的“阿香车”,即金吾车,是一种仪仗车辆;也泛指皇帝的车驾。 【赏析】此诗为元稹所写《会稽馆试策五首》之一。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法驾(皇帝出行用的仪仗车)被偷走的情景,讥讽了权臣的专横和朝中小人的猖獗。全诗以咏物起兴,借法驾被偷之典发端,然后展开对权奸的抨击,最后用“闲”字点破题旨,收束有力。 宣玉敕,宣玉敕,天地复清华。 宣玉敕
诗句注释: 1. 鬲溪梅令有约故宫探春,梅未破萼也。逾旬复来,遂成独赏 - “膈溪梅令”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方或活动的名字,"有约"表明这是一次预先约定的活动。“故宫探春”可能是指到故宫去探索春天的景象,而“梅未破萼”则意味着梅花还未完全开放,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等待。“逾旬”表示过了一段时间后,“复来”说明又回到了原地,“遂成独赏”则强调了这次独自欣赏梅花的独特体验。 2. 雪云侵晓冻颇黎
法曲献仙音 风裂残蕉,露含新菊,画出秋心僝僽。戍角哀吟,断蛩凄咽,黄昏共谁厮守。问路阻、千山外,能知此情否。倚阑久。听商声、去来高树,禁乍冷、唯仗数杯淡酒。懒起索寒衣,想裁缝、经遍纤手。转叶飞蓬,似飘零、身在江右。待殷勤说与,怕惹玉台人瘦。 注释: - 风裂残蕉:风吹裂了残败的芭蕉叶子。 - 露含新菊:露水沾湿了新鲜的菊花。 - 画出秋心僝僽:刻画出秋天的心情和愁绪。 - 戍角哀吟
【诗句释义】 1. 西池宴:在西池举行的宴会。西池,即汉长安城西北的昆明池。 2. 云驾列仙卿:天上仙人乘坐着云驾,来参加宴会。 3. 碧藕如船行玉爵:荷花做成小船,船上放着玉制的酒杯。 4. 青鸾交羽和瑶笙:青鸾(即凤凰)展翅高飞,羽毛与笙簧相合奏响。 5. 催唤董双成:请董双成前来助兴。董双成,指汉代乐府中著名的女歌手。 【译文】 在西池举办的宴会上,天空中的仙人乘坐着云驾,来到宴会现场
【译文】 蓬莱山遥远,蓬莱山遥远,归途隔着重重云雾。去时傍边咸池饮马朝天去,回来时回看东海已暮生尘。人世又过了一千春。 【注释】 法驾:皇帝的车驾。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 蓬山远:指蓬莱山遥远。 重云:层层云层。 咸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仙浴池,亦作“阆风”。 暮生尘:黄昏时尘雾弥漫。 人世又千春:人世又是一千年了。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两句点出友人将行之景。蓬山,即蓬莱山;重云,言路阻
【注释】 思佳客:唐教坊曲名。又名“锦缠道”。词牌有单调、双调两种,单调五十五字,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此为单调体。 花下频来不自嫌:花下经常来而不嫌弃我。频来,频来也。 西风扫尽叶纤纤:西风扫尽了树叶。纤纤,指树叶之细长如丝缕。 临春无复高楼在:面对春天,却再也看不到那高高的楼宇。临春,指春天来临之时。高楼在,指曾经的高楼还在。 暮雨偏从别馆淹:傍晚的时候,雨水偏偏从别馆中洒落下来
诗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译文:山脚下的兰花嫩芽浸泡在小溪中,松树林间的小径被雨水洗刷得一尘不染。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泉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游寺时所见的美景。词人用“山下兰芽”和“松间沙路”作为画面的开端,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短浸溪”和“净无泥”则进一步突出了溪流的清澈和小径的洁净,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注释】 徵招:乐调名,指《中腔》。调中腔:曲牌名。松枝:指松柏,象征坚韧不屈;缀:缀满;双阙:指宫阙,这里指皇宫。短电:霓虹灯。畸人:不合群的人。畸,怪异。情怀别:心情与世俗不同。任漫与:随意地。狂欢:尽情欢乐。佳节:节日,这里指重阳节。陌上:路旁。晚来:傍晚时。独行:独自行走。簌簌乱飞叶:形容秋天的风声和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兼写人的佳作。作者借咏霓虹灯
临江仙慢 翻译及赏析: 注释: 1. 静处倚楼望,远波落日,衰草平烟。可真似兰成遁迹江关。 - 在安静的地方倚着楼眺望,远处的波浪、夕阳和枯萎的草地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这景象让人联想到王微的“遁迹”之志。 2. 迁延。任潘鬓老,江才减,赋笔长闲。 - 时光荏苒,岁月留痕,鬓发渐白,但才华依旧不减当年,笔耕不辍。 3. 无憀甚,但旧来心事,重到愁边。 - 心中没有太多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