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是诗人在谪居汉川时所写。“柱史回清宪”,柱史指官署名之一,即御史台的属官;清宪即清简、清肃,指官署中清廉简朴。诗人用此语表明自己被贬到汉川,心情也变得清静简明,与世无争了。接下来“谪居临汉川”,点明了诗人谪居的地方。“迟君千里驾”句意:你因公务繁忙,不能前来相送,我只能在这里遥遥地为你送行。“方外赏云泉”句意:你在远离尘嚣之外欣赏着云泉之美,我在这里欣赏着美景
【注释】 鼎和:指《鼎和》,即《鼎和诗》。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兵曹:指萧华,唐玄宗时曾任兵部尚书。 岁晚:年暮。南园:指南唐大诗人王维的别墅辋川别墅。 公府:指宰相府。传休沐:请假休息,指辞官归隐。陆沈:隐居不仕。 方知:方始知道。从大隐:从隐居生活开始。非复:不再是。幽林:深山老林。 阙下:皇宫之下,指朝廷。忠贞志:忠于国家的志向。人间孝友心:人间的孝子与朋友之心。 既将冠盖雅:既已穿上官服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肃穆的郊祀典礼结束时,歌舞和赏赐的事情都完成了。三朝遵循湛露节,一路仁政光明。布德言都应验,万物自成其功。花增添了罗绮的色彩,莺乱了管弦的声音。只有同高唱的人,空陪乐太平。 关键词解释: 1. 献高使君大酺作:献高使君,指唐朝时期的宰相张柬之;大酺作,意为盛大的宴会。 2. 肃穆郊禋毕,工歌赏事并:肃穆,庄重严肃;郊,指祭祀天地;禋,古代祭礼;工歌赏事并
奉酬张五丈垂赠 彩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星辰动异色,羔雁成新行。 日望天朝近,时忧郢路长。 情言间薖轴,惠念及沧浪。 松柏以之茂,江湖亦自忘。 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注释: 彩服:指华丽的官服,去江汜:离开长江汜水一带,泛指远离故乡。 白云:喻指朝廷的贤臣。生大梁:生于京城大梁,借指身处朝廷。 动异色:天上的星星因云彩的变化而变得不同寻常。 羔雁:比喻贤能的人。成新行:结成新的班列或行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田家即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 - “桑柘”指代农田周围的桑树和柘树,象征着农田。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水蘸堤”描绘了河流环绕着堤岸的景象。 - “晚风晴景”说明天气晴朗,傍晚时分微风拂面。 - “不妨犁”表示在这样的天气里,农民们可以继续耕作。 - 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饥逢饷馌妻。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读懂原诗,再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作答。“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是首句,意思是我担任安宜县尉时,恰逢举行盛大的酒宴。“大道启元命,时人居太康。”大意是:大路开启了通往长生不死的门径,当时的人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中朝发玄泽,下国被天光”大意是:朝廷颁布了祥瑞的恩德,天下百姓沐浴在祥瑞的恩泽里。“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意是:皇上宣布端午节开始
译文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 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 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 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注释 1. 一作:此处应为作者的自注,表示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殊情境下所作。云峰别可能指的是与朋友或亲人分别的情景。 2. 三看:多次观看。 3. 青山:这里指远处的山峦。 4. 隔远路:形容山路遥远,难以跨越。 5. 明月空长霄:形容月亮高悬于天,照亮大地。 6. 鹊浴西江雨
【注释】 洛城:洛阳城。相送下江乡:相送到江南的故乡。天津道:指洛阳到南京的官道,因有“津”字而得名。伊水阳: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内。直望清波里:指船直驶清波里。落日光:落日余晖映照水面,光华四溢。 【译文】 洛阳城里春雨停了,我们互相告别,乘舟沿官道下行江南。两岸树木葱绿,洛阳至南京的道路显得分外明亮。我独自乘坐小船离去,漂泊的愁思难以消除。我望着船头直冲向清澈的流水,只见水中只有落日余晖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蓝田山中茅屋简陋,期待着王维前来作客。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山上的人已经离去,白云也飘过了山冈。 浅濑寒鱼少,丛兰秋蝶多。 浅浅的小溪中鱼儿很少,丛丛的兰花中蝴蝶很多。 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我年岁已高,对于世事已不甚关注,但内心却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酒熟思才子,溪头望玉珂。 当酒饮至半醉时,我在溪边望着远方的玉珂山。 注释: 1.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仲夏夜送别,银河倒映在御河水面上。 落日余晖铺满御河之滨,送你踏上归程向北远行。 树影摇曳中,征马缓缓而去,夜色愈深,归人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吴岳之巅,夏日云彩已尽数消散于天边,渭河之水流淌不息,承载着你的思念与期待。 想象着你在东篱之下,轻摘一枝芬芳的菊花,仿佛回到了那片竹林之中,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