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好友王十三维的。诗中描绘了王十三维的住所和环境,表达了对其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 “门生故来往”意味着王十三维常常来访,而我是他的门生,因此经常往来于他的居所。这里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 “忽奉朝青阁”指的是王十三维突然受命前往京城的青楼(指妓院),而我却回车返回家中,进入上阳宫
【释义】 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在祭祀风伯的坛上,应张太祝主持仪式。 圣主御青春,纶言命使臣:圣明的皇帝在青春时节,颁布诏书命令我担任使者。 将修风伯祀,更福太平人:准备修建风伯的庙宇,祈求天下人更加幸福平安。 帟幕宵联事,坛场晓降神:晚上搭起帷幕,连夜举行典礼;天亮时把神灵请来。 帝心矜动物,非为属车人:皇帝对动物都充满爱心,不是为了侍奉皇帝的车夫而举行的祭祀。 【注释】 ①御:通“豫”,快乐
陇头水送别 相送陇山头,东西陇水流。 从来心胆盛,今日为君愁。 暗雪迷征路,寒云隐戍楼。 唯馀旌旆影,相逐去悠悠。 【注释】 - 陇头:指通往陇地的关口或渡口。 - 相送:相互送别。 - 陇山头:指在陇地边界的高山。 - 东西:方位词,表示向东方或西方。 - 陇水流:指来自陇地的流水。 - 向来:过去,从前。 - 胆盛:形容胆量大。 - 今:现在。 - 为君愁:为你的离别而感到忧愁。 - 暗雪
田家杂兴八首 诗意人生,田园之趣 1. 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 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中的“邻里”,指的是周围邻居,他们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没有喧嚣和繁华。而“儿童”则代表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自由地玩耍和嬉戏。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邻居和儿童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种生活状态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注释: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懒得去耕种。站在山上远望平原。 解析:诗人在日暮时分,没有心思耕作,而是登上高处俯瞰大地,看着远处的平原。 空山足禽兽,墟落多乔木。 注释:空旷的山谷里有野兽和家禽,村落里长满了乔木。 解析:诗人看到空旷的山谷中有许多野生动物,而村庄里则生长着茂密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白马谁家儿,联翩相驰逐。 注释:一匹白色的马是谁家的?它奔腾而来
夜到洛口入黄河 黄河在夜色中蜿蜒流淌,我来到了洛口。 译文:我在夜晚的时候,来到洛口,准备过黄河。 注释:洛口,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古代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在夜色中抵达洛口的场景,表达了对即将开始的旅程的期待和兴奋。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 译文:河边的草地,在早晨和傍晚时分显得更加茂盛,这让我感到有些忧愁。 注释:河洲,即河边的高地或湿地。青草指的是草地
春至鸧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注释: 春天到来,黄鹂鸟鸣叫,我向田地别墅走去。 但因为自己身体不强壮,所以只能勉强去结婚。 一想到将来会有子孙,就想到要扩大自己的田地,种植更多的庄稼。 空闲的时候,我和邻居们相互看看
隔江看树色, 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 那从此路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首句“隔江看树色”,诗人站在江边,遥望对岸的景色,江面上的树色如画一般,令人心旷神怡。次句“沿月听歌声”,诗人在月光下静静聆听江上的歌声,那是家乡的歌声,是亲切而熟悉的旋律。第三句“不是长干住”,诗人并非在此地定居,而是路过此地
同张侍御宴北楼 今之太守古诸侯,出入双旌垂七旒。 朝览干戈时听讼,暮延宾客复登楼。 西山漠漠崦嵫色,北渚沈沈江汉流。 良宵清净方高会,绣服光辉联皂盖。 鱼龙恍惚阶墀下,云雾杳冥窗户外。 水灵慷慨行泣珠,游女飘飖思解佩。 苍苍低月半遥城,落落疏星满太清。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 轩后青丘埋䝟貐,周王白羽扫欃枪。 期君武节朝龙阙,余亦翱翔归玉京。 【注释】: 1. 同张侍御宴北楼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分析。本首诗前两句写酒肆中人,后两句写歌楼上人。诗人从长安道上经过的酒肆、倡门,是当时权贵显要的聚集地,这里描写了长安城上层社会生活的繁华景象。“百万一时尽”是说这些达官贵人在欢宴之余,又纷纷携巨资到青楼妓院去寻欢作乐。这一句既表现了长安城中上层社会的豪奢放纵的生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