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贞
桃花渡 渡头浑似曲江滨,谁种桃花隔世尘。 红雨绿波三月暮,暖风黄鸟数声春。 舟横落日非无主,树隔层霞不见人。 几欲前源访仙迹,迷茫何处问通津。 注释: 1. 渡头:渡口的尽头。浑似:完全像。曲江滨:指曲江边的岸边,曲江是指流经曲江的河流。 2. 谁种:是谁种植的。 3. 隔世尘:超脱世俗的尘埃。 4. 红雨绿波:红色的雨和绿色的波浪。三月暮:农历三月的傍晚。 5. 暖风黄鸟
【注释】沧洲:大海。武陵:今属湖南省,有桃花源之称,传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渔乐:以捕鱼为乐的隐士生活。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渔家生活的诗。诗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渔家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家住沧洲白鸟边”,点明了渔人居住在沧洲(即太湖)之滨,与白鸟相依为邻。沧洲指太湖,古时又称吴淞江,是长江下游支流之一。白鸟即鸥鹭一类的水鸟。这一句写诗人的住所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1. 萧萧落叶蔽荒苔,流水柴门昼始开:萧瑟的秋风吹过,落叶覆盖了荒废的苔藓,阳光照射下的门前,流水潺潺,柴门终于在白天重新开启。 2. 紫塞雁从江上过,故人书向日边来:远处天空中飞过的雁群,象征着远方友人的来信,信使正携带着来自远方的消息,穿过紫塞,抵达诗人的手中。 3. 秋风客舍心千里,夜雨灯窗看几回
【注释】 笼:笼罩,覆盖。翠湿晴梢:指翠绿的竹叶被细雨打湿,露水沾满枝头。晴梢:早晨的竹梢。 沈:沉没。江月沉时:指月亮在水中映出的影子。 萧萧: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思念朋友的心情。 首句“冷烟笼翠湿晴梢”,描写了一幅清冷而幽静的夜景。冷烟笼罩着翠绿的竹叶,使竹叶显得更加翠绿,也更显湿润。“湿”字不仅写出了雨水滋润了竹叶
注释:春日的山峦如同女子淡淡的眉黛,柳树如同烟雾缭绕;画楼、小洞天等建筑仿佛被罨画了一样。容得踏云双短屐,碧桃花里访臞仙。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在诗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春天的山水和建筑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春山如黛柳如烟”,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春天的山峦比作女子的眉黛,将柳树比作烟雾,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颔联“罨画楼台小洞天”,进一步描述了画面中的建筑
注释: - 三尺精灵夜吐辉:三尺指的是剑身长度,精灵是形容剑的锋利和灵动,夜里发出光辉。 - 曾闻天上化龙飞:曾经听说,天界的神龙会化为人类。 - 千金空落英雄手:千金指的是贵重的东西,英雄手是指有才能的人。 - 不断人间是与非:不断地在人间分辨是非对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剑的形象,寓意了英雄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诗中的“三尺精灵夜吐辉”比喻剑的锋利和灵动
【赏析】 本诗是一首祭祀神祇的乐章。诗中以雄壮的笔调描写了祭祀时的情景: 一、首四句写祭祀时的仪式。“雄何为兮厉于乡”,雄,指山神;何为,为什么;厉,同“厉”,威猛貌。意思是说山神为什么要在乡里显神威呢?“祀有时兮享有尝”,祭时有定期,享用也有个限度。“赭白马兮青盖,明而无兮晦而在”二句用典。《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使阴子(贾季)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及泾、渭而南,造宫于阳樊。…
【注释】 1. 乐神曲:古曲名。 2. 三吴:指江苏东部的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区,太湖流域。 3. 具区:太湖古泽,今为江苏省苏州市地。 4. 芙盖:用荷花荷叶制成的伞状物。 5. 菱车:用菱叶装饰的车。 6. 翠鼋:绿色的鳖。 7. 文鱼:即文鲤鱼,一种美丽的观赏鱼。 8. 后子皮:指后土神,即地神。 9. 灵胥:水族神灵,即河伯。 10. 湖之浒(hǔ):湖泊的边缘。 11. 极浦
这首诗是《乐神曲》的一部分,描述了太湖神的威猛和神力的神奇。 第一句“两旗兮分张,舞轻风兮悠扬”,描绘了太湖神的两个旗子在风中飘扬的情景。这里的“两旗”象征太湖神的力量和威严,而“分张”则表示其力量无处不在,无处不在。接着“神之司兮我疆”,意味着太湖神掌管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保护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句“原田每每兮立我青秧,不稂不莠兮无虸无蚄。”描述了太湖神在田间守护着庄稼的生长
家住沧洲白鸟边,捕鱼沽酒自年年。 桃花浪暖堪垂钓,杨柳风轻不系船。 帆影带归孤屿月,笛声吹散一江烟。 武陵亦是人间路,谁说仙家别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