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淮
公馀信步上谯楼,北望公余信步登上了城楼上的谯楼, 云淡天低万里秋。 云气淡淡,天空阴沉,万里秋天的景象。 遥望神州烟霭里,夕阳红处是瓜州。 远远望去,在神州大地上烟霭缭绕, 夕阳红时,正是瓜州的地方。 注释: - 公馀信步:指闲暇之余散步。 - 上谯楼:登上城楼。 - 云淡天低:形容天空晴朗,云彩稀疏,给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 - 万里秋:形容秋天的景色广阔无垠。 - 神州:指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主旨、风格等;然后分析这些内容,看是否契合题干的要求,最后结合全诗作出总结。此诗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后四句写情,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情感。 (1) 丽日池塘冻水消,嫩红娇白见芳草:阳光照耀在池塘之上,池塘里融化了冰块,池中的水也渐渐解冻了,池底的水草嫩红娇白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诗,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提示,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分析作答即可。《访屏风山》一诗,是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遥想故国山川时所作。首句“独出南关访翠微”,点明地点、时间、人物,写诗人独自走出南门,去探访那青山绿水;第二句“钟楼佛阁霭霏霏”,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钟楼、佛阁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第三句“草根缚笔题墙了”
【注释】1.烂熳:盛开的样子2.溧阳,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宜兴县3.燕子:指候鸟,每年春天从南方飞来4.家:这里指巢。 【赏析】这首诗是写江南寒食节时景象的,诗中的“城西”“郊原”指代江南地区;桐花即梧桐树的花,是春天的象征,烂熳拆桐花,即形容花开得茂盛而美丽。 开头两句写景。诗人描绘出一派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试问溧阳新燕子,今年寒食又无家
杨妃入蜀 杨贵妃是导致安史之乱祸根的开始,就像宫中的花朵一样美丽。 她对玄宗皇帝的不忠,导致叛乱发生,使中国陷入战乱之中。 马嵬坡下,东风肆虐,龙凤旗前战士哗变。 海棠花被吹落满地,但至今还被人们当作画图欣赏。 译文: 杨贵妃是引发安史之乱的祸根,就像宫中的花朵一样美丽。 她对唐玄宗的不忠,导致叛乱发生,使中国陷入战乱之中。 在马嵬坡上,东风肆虐,龙凤旗前的士兵哗变。 海棠花被风吹落满地
醉尽春风兴未阑,饮豪惟恐玉杯乾。 狂风横雨春能几,卧酒吞花意自宽。 役役奔名腰似沈,区区竞利鬓如潘。 人生最是閒为贵,不待三年即挂冠。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元淮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饮酒赏春时的感慨与思考。全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诗词原文 醉尽春风兴未阑,饮豪惟恐玉杯乾。 狂风横雨春能几,卧酒吞花意自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诗人昨夜梦见春风送来北斗七星,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在春光明媚的拂晓时分,他来到陌头,看到刚刚消融的积雪,柳树披上了翠绿的新装。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诗人早起发现路边的杏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果实,好像繁星点点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 “立春盛雪戏作”:在立春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天空中降下了盛大的雪,这是作者以游戏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情景。 第二句 “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夜晚,城头上的计时器(玉漏)敲响了春天的到来,但连续不断的雪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园林。这里的“玉漏”指的是古代一种计时工具,而“连宵积雪”则描绘了整个城市被白雪覆盖的景象。 第三句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
郊行 城东一簇野人家,门枕清流浅带沙。 篱角欲晴喧燕雀,门前过雨湿桑麻。 桥因春水三番断,柳碍东风一向斜。 景物似知寒食近,村村开遍野棠花。 译文: 城东有一群野人家,家门前是清澈的小溪和细沙。 想要晴朗时,篱笆角落的燕子和麻雀在叫;门前下过雨了,桑叶被雨水打湿了。 桥因为春水多次中断,柳树挡住了东风一直倾斜。 似乎知道寒食节快到了,村里村外的野棠花都盛开了。 注释: 1. 城东一簇野人家
昭君出塞 西风吹散旧时香,收起宫装换北装。 绒帽貂裘同锦绮,翠眉蝉鬓怯风霜。 草白云黄金勒短,旧愁新恨玉鞭长。 一天怨在琵琶上,试倩征鸿问汉皇。 注释: - 西风吹散旧时香: 西风带走了往日的香气。 - 收起宫装换北装: 换上了北方的服饰。 - 绒帽貂裘同锦绮: 戴着绒帽,穿着貂衣,与锦绣的衣服一样华美。 - 翠眉蝉鬓怯风霜: 眉毛像翠鸟的眉毛那样美丽,头发像蝉翼那样细嫩,却害怕风霜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