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鉌
译文 每想到这些,我就想起南方,那里是七闽的小邹鲁。在考亭学习四书五经,日月行万古流传。我生在这,也真有幸,私淑欣有遇。南来证明文献之学,令人动遐虑。 斯文欠统一,正学真一缕。莆阳礼义国,敛衽殷黼冔。缅思东湖集,复斋接前绪。至今耆俊多,渊源此其祖。德闳有闻孙,邂逅快披睹。儒先教化地,师传盛称誉。教成畀邻邦,祖训有遗矩。岂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树。一邑召可行,尽分皆有补。十室有忠信,矧此万家聚
解析 诗句解释与赏析赫曦台四景薄暮明霞 - 赫曦日夕真奇绝:描述天空的景色,夕阳的光辉和晚霞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 最好中秋看明月:中秋节是观察月亮的最佳时期之一,因为此时月亮最圆、最明亮。 - 竦身飞上第一峰:形容诗人想要攀登到山峰的最高点去欣赏更广阔的美景。 - 不觉清寒近天阙:虽然身处高处,但感受到的是清凉而非寒冷,可能是由于山顶的空气更加清新,或者诗人在心理上已经超越了对温度的感知
【注释】 赫曦:日光灿烂。台:台榭,台阁。四景:指日、月、星、辰。薄暮:傍晚。明霞:指夕阳映照的云霞。 清昼:晴朗的白天。海门:指海门山,在今山东胶南县东海岸,有“海上门户”之称。观出日:看太阳从海门山升起。 金戈铁骑:指古代军队的装备。走千峰:指军队行进时如千峰万岭般威武雄壮。闪闪:光芒闪烁。万旗:指无数的旗帜。张天赤:指旗帜高高扬起。 神龙飞上使人惊:指天空中出现一条巨大的龙。烁眼祥光成五色
诗句原文: 我归及初夏,正值梅黄时。 曾得二三友,共赋梅仁诗。 当时梅树下,捋实攀条枝。 顾此廊庙物,弃之或涂泥。 岂不盘实供,酸涩终见遗。 古来遇不遇,物理亦可推。 凉风八九月,叶尽条枝痿。 精华虽内腴,知者良亦希。 而况腔壳中,认此一性微。 古今咏梅者,此趣谁得知。 仁者天地心,生生无穷期。 维此生之性,物物皆有之。 安得似此梅,独秉纯阳姿。 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 却于坤复间
【注释】 赫曦:指太阳初升时,光芒四射。薄暮:指傍晚,日落时分。明霞:指云霞的光辉。仙霞:指五彩缤纷的云霞。群阴解剥:指乌云被驱散。冥冥勃勃:形容天色昏暗,云气浓密。不可留:形容天幕上残霞渐渐消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全诗写晚霞的壮丽和消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诗一开头就写日出时阳光灿烂的景象。“赫曦台四景”,是说旭日高照,把整个台城照耀得金碧辉煌。“薄暮”两句是说
【诗句】 1. 今我故来意,岂伊常情窥。——我特地来此,不是为了寻常的好奇。 2. 入冬雨霜多,玄冥张其威。——冬天来了,雨水和霜露很多,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 3. 婉娈荆棘间,正恐不自持。——在荆棘丛中,我担心自己无法保持本色。 4. 探梅愿梅早,我独愿梅迟。——我希望能早日看到梅花盛开,但更希望梅花能稍晚一些绽放。 5. 腊前与冬后,生意真如丝。——从冬至前后到冬天结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游武当山》。 译文: 我来到武当山,远意起千古。 我曾怀疑混沌开始,疏凿未经禹。 峡山犹古梁,洪涛莽回互。 行舟留大壑,营巢余断树。 垠崖波涛痕,隐隐皆可睹。 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犹广土。 六合皆涌沸,一枝岂宁处。 尝言十三君,隐隐避秦侣。 一日厌尘寰,泠然遂高举。 上山娱宾云,下山满豺虎。 神仙何渺茫,虹桥想虚语。 桃源亦其类,好事自夸诩。
【赏析】 《咏菊》,此为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 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 幽幽遁世人,诛茅结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只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耽。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注释】 1. 探梅:在寒冬中寻找梅花。 2. 廊庙:指帝王的居所,比喻朝廷或官府。 3. 山林:泛指山野、乡村。 4. 馀蒂:即残花,指未完全绽放的花朵。 5. 羌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角制成,音色凄凉悲壮。 6. 青子:指未成熟的梅果,青色。 7. 萌檗(bó):初生的嫩芽,这里借指春草和春木。 8. 新根:新生的根系。 9. 清阴:指春天的树木。 10. 蹊(qī):小路。 11.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的《题林氏药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 1. 铺陈盛筵旦,咳唾好宾侣。歌阑车马散,溲渤遗败鼓。 2. 我知太医家,适用随细钜。水火各燥湿,阴阳互寒暑。 3. 刚汞或柔砂,炎硝或寒附。峻或蓬棱攻,平或参术补。 4. 生材天岂靳,所恨辨者瞽。生人倘有济,我圃足供具。 5. 玄枢掌握间,调齐有其所。悠悠动我思,无怀大庭古。 6. 八荒登春台,一气调律吕。人人无鄙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