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手持封事上明光,暂捧潘舆侍北堂。 - "手持封事"指拿着重要的文件或奏章;"上明光"是指前往朝廷或皇宫,"明光殿"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的地方;"潘舆"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像潘安一样风度翩翩。"暂捧潘舆"表示暂时担任某种角色或职责。"侍北堂"则指在北堂(即皇宫内的殿堂)中侍奉或服务。 2.
【注】龙湫:指龙宫。苔,青苔。搴萝:采摘藤萝叶以作遮雨之具。绠:汲水用的长绳。漫言:随便说说。荡舟:泛舟。暗:形容声音细微而不可辨。先:首先。何须:哪里用得着。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一次游山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一、首联:描写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景色,点明地点和时间——石潭(石上积水)寒水翠如“苔”。次句写山中人的动作,日暮时分采摘藤萝叶做遮雨工具,俯身在涧边
诗句如下: 春阴寂寂最堪怜,人日登楼雪皎然。 不肯共消唯白发,且留相映有青毡。 桃花玉勒看山骑,兰叶银筝载酒船。 笑杀洛阳袁处士,闭门终日只高眠。 译文如下: 春天的阴霾显得格外寂静,令人感到无比凄凉。在人日这天登上高楼,看到飘洒的雪花如此明亮洁白。我不愿意与它们一同消融,因为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但同时,我也希望我的青毡帽能与之相映成趣。看着桃花如玉勒般骑行山中,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船只载着美酒
重游武林 十年不踏西泠路,此度重游感旧时。 杨柳忽惊枝尽老,芙蓉应笑客来迟。 敲门月下僧犹在,载酒亭中鹤未知。 明日南屏山麓寺,壁间还觅旧题诗。 注释: - 重游武林:再次游览杭州的武林地区。 - 十年不踏西泠路:已经过去十年没有走过西泠路。 - 此度重游:这次又重新游览。 - 感旧时: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 杨柳忽惊枝尽老:忽然看到垂柳的枝叶已经变黄,感到惊讶和惋惜。 - 芙蓉应笑客来迟
诗名:《十三夜莲蓉湖与周锡臣张鸣教对月有怀安茂卿》 王稚登 〔约公元一三九九年前后在世〕,字景文,号竹居,吴(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博览群书,尤喜古文。年长后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四方文人雅士,其诗歌、散文皆具较高文学价值。卒于任上,葬于家乡,传为后世敬仰。有《王稚登集》行世。 仙侣相携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色
诗句: ``` 建业青山是帝都,暂劳开府握军符。 花间朱鹭铙歌曲,江上黄龙水阵图。 玉节中丞新荡寇,楼船诸将旧平吴。 不知燕子矶前地,容得陈琳草檄无? ``` 译文: 在建业的青山之下,这里是帝都,吴中丞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手握军权。在花丛之中,朱鹭之鸟鸣唱着铙歌,江面上则展现出一幅黄龙水战的壮丽画面。玉节中丞刚刚荡平了寇贼,楼船诸将则曾在昔日平复了吴国的纷争。然而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拜访袁文荣公祠堂时所见到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和思考的诗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云中烟火映荒祠,遗像萧条入拜疑。 诗句释义: - 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烟火映照在荒凉的祠堂上,使祠堂显得更加幽静而神秘。 - 祠堂里的画像看起来有些凋敝、破旧,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让人不禁怀疑是否真的有人在这供奉。 马策扣门惟有泪,雀罗张户不胜悲。 诗句释义: -
``` 正月十六夜长安步月简朱少傅 少年场上立黄昏,一片归心不可言。 月到今宵微有魄,人从何处正消魂。 桃花骑出胡名马,竹叶携来鲁上尊。 只隔一重灯影里,布衣那敢扣朱门。 译文 在长安的少年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着黄昏降临,心中充满了归家的渴望,但无法言说。今晚的月光虽然明亮,却似乎有些暗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孤独。 桃花般鲜艳的马匹正在被骑着,而竹叶般的酒被携带而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确定是“手法”还是“炼字”、“表达效果”还是“情感”,最后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本题中,前两句写诗人渡江后所见的景物:烟波渺渺,流水潺潺,扬子津头,细雨蒙蒙。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凄美的图画。“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人物身份(游子)和心情
诗句翻译: 雪后登楼,兴致未尽,仙人香案上挂着寒霞。 赏析:“帝京初晓浑如玉”,这里的帝京指的是京城,初晓即早晨刚刚醒来的时候,整个京城在雪后的清晨就像被玉石一样纯净无暇,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宫树先春已着花”中,春天的花朵在冬天尚未过去就已经绽放了,这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也暗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人意喜时消作水,马蹄行处踏为沙”以人的喜悦心情化作流水,马蹄经过之处留下的是沙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