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诗句如下: 异时畎亩不忘忧,避俗今犹若避仇。 直指威声曾震岳,封章义气欲横秋。 诗成故客知无敌,酒尽凭谁为起谋。 岁晚相逢山在眼,从公脚历颇能不。 译文为: 异时(过去)的田地和农舍让我时刻不忘忧虑,如今躲避世俗就如同躲避仇敌。 直指(正直的态度)的威势曾经让天地震动,封章(书信)上的义气想要横跨整个秋天。 诗写成功后敌人知道无法对抗,酒喝尽后无人可以出谋划策。 岁末重逢时山峰仍在眼前
【注释】 异时:以后,将来。畎亩:田间的沟渠。忧:忧虑。今犹若避仇:现在仍像躲避仇人一样避开世俗。直指:正直。威声:威严和声望。曾震岳:曾使大山震动。封章:密封的奏章。义气:正义之气。起谋:策划、谋划。从公:跟您在一起。脚历:脚力。颇能不:一定能够。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应举期间写给友人的一首赠答诗。 第一句“异时畎亩不忘忧”,是说诗人在将来的时候,仍然不会忘记忧国忧民的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然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是作者寄给沈次律学士的一首诗。“青云”句点明送别之地;“杖藜”句写自己与友人同游的情景;“山斋竹叶香”写朋友家清幽的环境;“倦客鬓丝今点染”点出自己的孤独之情,并暗寓对友人的思念;“使君心事独韬藏”以使君喻指沈次律学士,表明诗人的一片心意
【注释】 金埒:即铜山,这里指代富贵。 柯田:梨枣园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和韵中写的次律诗,共二首。第一首写自己虽居高位却无所作为的无奈;第二首写自己虽无一亩薄田却有高远的志向。 “向来金埒与铜山,可是无田未得闲。”金埒(liè列)和铜山:比喻富贵。但无田,未能尽兴。 “纸上功名追逸景,镜中心事迫摧颜。”纸上:书卷。逸景:超然物外的景色。心事:心中的事。摧颜:摧眉折腰,形容心情不舒畅。
次韵维心赴次律赏芍药岩前红药媚深幽,更为馀春一笑留。 畴昔邹枚俱倦客,而今陶谢得同游。 真香雨裛来无尽,妆艳风熏喜欲浮。 未羡木奴千户比,主人原是醉乡侯。 【注释】: 维心赴次律:指诗人与友人们聚会饮酒作诗。维心,即“维舟”,系船的意思。次律,即“次韵”。 红药,芍药花。 馀春:春天的余光。 畴昔:往日;从前。 邹枚:即邹阳、枚乘。汉代辞赋家。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均为南朝宋文学家。 真香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禹庙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解读与翻译: 第一句:苗山风驭日翩翩,人道桐棺葬此巅。 解释: - 苗山:地名,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山脉或地方,这里用来象征某种自然景象或历史背景。 - 风驭日翩翩:形容风吹动着太阳,仿佛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人道桐棺葬此巅:传说中,古代帝王死后被安葬于山顶之上,用桐木制作棺材,以象征不朽和尊贵
谢会稽守翟内相临行乡饮酒之礼,清晓传呼振戟衣,泮林云日炫旌旗。风尘贴妥投戈后,色笑雍容劝学时。先世流芳今有继,圣衷图旧正畴咨。王褒愿草得贤颂,可但中和宣布诗。 注释:谢会稽守翟内相:谢指代诗人的字或排行,会稽是郡名,内相是官职。翟内相,指翟汝文(756-821),唐代诗人,字子阳,洛阳人。临行乡饮酒之礼:指的是他即将离开家乡,去参加乡饮酒仪式。清晓传呼振戟衣:清晨时分,有人传唤翟汝文穿上军装
次韵必先侍御和郑维心忆梅并寄维心 紫梅溪上春先到,馀不沙边草未芳。 五字真曾赋桑落,四弦犹忆调枫香。 雪中孤艳应愁绝,竹外斜枝不掩藏。 永望佳人在空谷,此时幽独未须伤。 注释:我与你的诗情相投,在紫梅溪上春天先到来,其他的草木还不曾茂盛起来。你的诗歌中曾写过桑叶飘落的景象,而我还在怀念着那悠扬的琴声,它如同枫叶飘落时的声音。在大雪覆盖的山谷中,你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又美丽
次韵方允迪秘监会稽相遇怀吴兴旧游二首 故山畴昔奉英游,老去功名失路头。 江海一官如许冷,田园三载不知秋。 谢公塘外千峰紫,何楷庐边一径幽。 心折少陵存殁句,恨无酒力破劳愁。 注释 1. 故山畴昔奉英游:“故山”指故乡的山,“畴昔”表示过去,“奉英游”指的是与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2. 老去功名失路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增长,曾经追求的功名之路变得模糊不清,感到失去了方向。 3.
【注释】 允迪:允迪,字公美,唐德宗时进士。 鸬鹚(ní cí)源:在今江西南昌县南。 沈必先:名谦,德宗时进士。 宠:宠爱。 二公:指允迪和必先。 次韵:依原诗的韵脚写诗。 【译文】 飘零的暮景如今如此,愧对高人久居庐舍。 好客的孩子们都欢喜,多情的草木自扶疏。 百年的梦幻真有何有?一壑的风烟还是可以借居。 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你。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为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