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其原文如下: 万里胡尘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当燉。 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谈。 译文与注释 - 万里胡沙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万里之外的沙漠被风吹拂得沙尘飞扬,远处的北方天际下,乌云翻滚如同巨大的旌旗。 - 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以前的那些军队,就像过路的行人一样
神龟异生禀,怀抱星与月。 神龟是特殊的生灵,它的体内怀揣着星光和月亮。 蹒跚守丛著,游戏引莲叶。 它缓慢地在草丛中爬行,用莲叶作为游戏的工具。 青云覆其上,文字书左胁。 它的背上覆盖着青天,身上刻有文字记录。 千年愈坚瘦,腹背类璆铁。 岁月让它变得更加坚韧,它的肚子和背部像铁一样坚硬。 有如盛德士,秉志厉霜雪。 它就像一位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立志如同面对严寒的霜雪。 不求赫赫名,羞作翕翕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考核考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东风催行舻,旌旗转修扛”是首句。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春风吹动船帆
【译文】 饥饿时朝廷命令供应寒衣,官府养兵就像养育儿子一样。 当天下平定军纪久已松弛,辕门前士兵们笑歌骄横不能跟从。 昔日金陵的刺史被囚,如今杭州的漕臣战死。 天昏地暗的烈火烧了一整天,千丈红霞在江水中闪耀。 邻州的部队如此骄横,哎!这难哪,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秋,是杜甫由东都洛阳逃至陕州,再转鄜州时所作的七律组诗中的第二首
待潮浙江口寄左与言大夫叶元亮学士兼简吴似之大著 【注释】:待潮:等待江潮,这里指等潮来。浙江口:浙江的入海口。寄:寄给。左与言:人名。叶元亮:人名。学士:官职名。兼:和。简:写信给某人。大著:书信。 译文:今日江头雪欲作,涛怒风豪两喷薄。青鞋黄帽湖海人,独立沙边如病鹤。闲身不待君赐与,拟占风烟佳处着。如何寸禄晚见招,踉蹡欲前还欲却。翩翩西湖两公子,胸次峥嵘饱丘壑。糟床夜注喜相报,自发清吟侑觞酌
这是一首题咏仙鹤的诗,张倅(kù)生辰时作此诗为寿。诗中借物喻人,以黄鹤的不凡品质比喻自己的清高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全诗如下: 黄鹤初出胎,骨格已惊众。 翩翩谢嚣尘,飒爽自神纵。 朝飞出芝田,夕饮下云梦。 宁知风露质,乃系世轻重。 有如贤达人,胸腹抱空洞。 观时自隐显,岂待吹嘘送。 会看九皋鸣,一一律吕中。 阅岁千六百,群飞接鸾凤。 注释: - 黄鹤初出胎:黄鹤刚出生时的样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送吴兴李判官》中的第四首。 【注释】 西雍:古地名,今陕西中部一带。 振鹭:比喻官员。 绣衣:官袍。浙江滨:指吴兴(今江苏苏州)。 再上君子堂:再次被召入朝廷。 厌看:讨厌看到。 南朝山:指南朝时建康(今南京)一带的山。 煌煌朱两轓,照我梓与桑:指代自己的官职。两轓:古代车驾出行时的仪仗。 怪我衫始青,怜我鬓已苍:说自己年纪大了。 颇复见劳苦:又看到你的辛劳。
注释: 青山为郭,云当门:青山环绕着村子。 疏烟细雨,梅花村:疏疏落落的烟雾和细细的雨丝,构成了一个如画的山村景致。 门前落涧,泻寒溜:门前有条小溪流过,溪水潺潺流淌,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衮衮似是通河源:河水滚滚而来,似乎直通远方的河流源头。 隐居二士,清而通:这两座隐者的居所,既清静又通畅。 谈道,不愧将无同:他们在谈论道理时,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足。 何人载酒,问奇字
这首诗是方允迪的《九日登高》。以下是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次韵方允迪《袐监九日登高》 - 注释:“袐监”,即“密监”,古代的一种官职。 - 译文:我为这九日登高的诗作了次韵。 2. 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 注释:“九日”指的是重阳节,“意萧条”形容心情低落。“病卧”表示因病卧床不起。“漳滨”可能是指地名,但这里没有具体信息。 - 译文:重阳节那天我心情萧条,像因病卧床一般。
注释: 1. 汀洲:指江边沙洲。楫:船桨。迎:迎接。红紫烂朝霞:形容景色绚丽多彩,像朝霞般灿烂。 2. 及兹理旋舻:等到这个时刻整理好船只。理:整理。旋舻:转舵调帆,使船行进的方向改变。绿阴:指树林或树荫。已笼沙:已经覆盖了沙洲。 3. 使君:对太守的尊称。东君:春天之主,这里指春神。不恋家:不留恋家中的生活。 4. 五色笔:指毛笔,因为笔有五色,故称。摛辞:铺陈言辞。灿芳华:灿烂如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