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镃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中的“即事”分析即可。 这首诗是诗人夏日湖边即景之作,描写了夏日湖面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榴花掩映在楼台,面面轩窗照水开”,首句写榴花掩映在楼台,第二句写轩窗照水开,这两句写出了榴花和轩窗照水的画面美。 “一路翠萍分未合,采莲船去钓船来”,第三四两句写翠萍分未合
彩楼帘影夜沉沉,一片筛凉月似金。 注释1:彩楼——装饰得五彩缤纷的楼阁。 赏析1:此诗描写了七夕之夜的景色和活动。第一句“彩楼帘影夜沉沉”描绘了夜晚彩楼的美丽景象,彩楼的帘影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七夕的故事。第二句“一片筛凉月似金”则是对月光的描述,月光如筛子般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整个世界,宛如金色的月光。 倚得画栏和袖暖,看人儿女学穿针。 注释2:画栏——栏杆上绘有精美图案。 注释3
【注释】 水阁:水上的亭子。纳凉:乘凉。纱厨:窗上的纱帐。鸳鸯:指绣在枕上的鸳鸯鸟。冷:凉爽。玲珑:精致小巧。团扇:古代圆形的扇子。荷香:荷花的香味。一阵风,一阵阵的风。 【赏析】 这首词描写夏日闺情,上片写女子在水阁中纳凉,下片写女子思念远方的爱人。全词用白描手法,以简炼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云碧纱厨水阁中,鸳鸯花冷枕玲珑”
【注释】水影:水中月影。沉云:指云层低垂。碧天:蓝天。撑:撑船。莲:莲子。西风句:西风的意象。斜阳、落雁:都是傍晚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湖上景色的小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秋日湖边采莲时所见所感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注释】 暮春:指春季的晚期。即事:因时事而作诗。卖花声断雨蒙蒙,怯酒情怀易得中:卖花的声音断了,雨下得很大。因为怕酒,所以容易醉。 胭脂吹老海棠风:胭脂(红色的花)被风吹老了。 【赏析】 《暮春即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中山(今属河北),生于郑州(今属河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回归诗歌,从炼意、炼字、比兴、用典、动静关系、虚实关系、意象组合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同时注意抓住重要词句进行赏析,尤其要关注全诗的押韵、对仗、字数、声调以及作者的情感。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第一句写立春后街上尘土被春风吹得四散飞扬,而路边的生菜则因春风的催开
诗句释义及赏析: 春夜家宴 第一句: - 烛底裁词:在烛光下裁剪诗歌,形容在夜晚的温馨环境中吟诗作对。 - 按玉箫:用玉制的箫作为伴奏乐器。箫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常用于宫廷雅乐中。 第二句: - 翠宫合唱取腔娇:在装饰华丽(翠宫)的房间中,大家一起唱和,声音悦耳动听。"取腔娇"可能意味着歌声优美,如同美妙的旋律一般。 第三句: - 梨花影护春风暖:梨花树下的影子保护着温暖的春风
【诗句释义】 初夏时节,雨声中传来竹鸡啼叫,隔着树林的池塘也能听到。四月份山深林密,梅花还未开黄。水近洞口,云雾弥漫湿润了地面,葛花盛开在石质床榻上。 【译文】 初夏时节,雨声中传来竹鸡啼叫,隔着树林的池塘也能听到。四月份山深林密,梅花还没有开黄。水近洞口,云雾弥漫湿润了地面,葛花盛开在石质床榻上。 【注释】 竹鸡:一种鸟类,鸣声如“啾啾”或“咕咕”,因栖息于竹林而被称为竹鸡。 隔林塘
【注释】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一年中的“重阳”。 梅雨:指初夏的雷阵雨。 钗(chāi):妇女头上插的一种环形首饰。 袅鬓鸦:形容妇女梳妆后的头发下垂的样子。 艾枝:一种香草,端午节用其茎叶做粽子等食品。 碧巾纱:绿色的丝织品,用作头巾或披肩。 【赏析】 《重午》是诗人自度曲,写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作客、思家的情景。首句以景起兴,渲染了一幅阴雨连绵的画面。次句写女伴们个个簪花打扮,浓装艳抹
暑夕三首 草蚊声歇树鸣螀,碧汉无人夜气凉。 起向翠炉更宿炭,一丝沉水有残香。 注释: 1. 草蚊声歇树鸣螀:草蚊在夜晚停止鸣叫,树上蝉儿也停息了鸣叫。 2. 碧汉:指天空。 3. 起向翠炉更宿炭:起身走向用翠绿色的炉子来熏烤衣物。 4. 一丝沉水有残香:一根沉香线燃烧剩下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独自一人坐在翠绿色的炉子前,点燃熏衣草,享受着清凉的夜风和淡淡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