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手握手今何在,高斋共此樽。 众人方睥睨,二子向乾坤。 经术从吾浅,诗名得尔尊。 当时杨马辈,谁复在金门。 注释:我与元美的手已经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现在却只能通过高斋中的酒杯相互凝视着对方。众人正带着嘲讽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而我们就像二颗星辰一样,向着广阔无垠的天地伸展开我们的志向。我的经学知识很浅薄,但是我的诗名已经得到了你的尊敬。回顾当年杨慎和宋濂等人还活跃在文坛的时候
【注释】 薄游:轻闲的游览。寒暑换:指四季更替。仍自滞孤城:还是滞留在孤城里。华发:指头发白了。看人事:观察人情世故。浮云识宦情:像浮云一样,能识别人世间的荣辱升沉。拂衣驱病色:整理衣服以驱除病容。悬榻避时名:放下床铺,躲避当世的名声。相嘲任友生:任友人嘲笑自己。 【赏析】 《秋日 其一》是一首七绝诗。全诗描写诗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退隐,寄寓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仕途险恶的不满,表达了他追求自由
送别朋友元美 在天地间,我不怕滞留风尘。 意志和志气,能够合于道义,文章就一定真实无伪。 将来他日齐名,现在侧目相待的人, 为了这次离别,秋天的景色更加凄冷,樽前白发新。 注释: 吾曹:我们这些人。 滞:逗留,停留。 意气:意志和志气。 能:可以、能够。 无合:不合、不谐。 文章:诗文等书面作品。 真:真实、不虚伪。 齐名:齐名并称。 他日:将来。 侧目:斜视。 为别:因为离别。 还:更。 秋色
注释:把酒来谈论别离的苦楚,拉开帷幔送别友人。 白云缭绕在高大的山麓,秋天的景色笼罩着这座孤城。 我虽然才华高超却不得志,世态炎凉让我倍感凄凉。 赠你这首诗没有价值,夕阳下一片真心明亮。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感受。首句“把酒论离索”,点明离别的主题。第二句“褰帷送友生”,写为友人送行的场面。第三、四句“白云高大麓,秋色重孤城”,以自然景物作比
泾州 回磴层云上,孤城返照间。 人烟趋白阪,睥睨走青山。 刍粟浮泾下,旌旗度陇还。 时看乘障吏,车马出萧关。 注释: 1. 回磴层云上:意思是山路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在山顶。 2. 孤城返照间:意思是城墙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 3. 人烟趋白阪:意思是人群向山脚下的白色山坡移动。 4. 睥睨走青山:意思是山峦在视线中不断变换位置。 5. 刍粟浮泾下:意思是草料和粮食从山下被带到山上。 6.
黄河 这首诗的首句“复就三秦役”表明诗人在三秦地区服役。接着,“还为四牡歌”说明他回到了家乡,并为四马而歌唱,这里的“四牡”可能指的是马匹或牛马。 黄河 第二句“北风扬片席,大雪渡黄河”描绘了一幅寒冷的景象,北风卷起了席子,大雪飘落在黄河上,暗示着艰苦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 黄河 第三句“才岂诸郎少,名非一郡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名声的认识。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并不比其他人差
```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青樽临北渚”:青樽,指一种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北渚,指的是北方的沙洲。诗人站在北渚上,手持青樽,象征着他与朋友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尊重。 2. “一为故人开”:故人,老朋友。这里的“开”
秋日 其二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 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 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注释: 秋日 其二:秋天的诗篇(组诗)。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这物还可以值得爱惜,什么官职不可罢除呢? 驱驰如昨日:奔走忙碌如同昨天一样。 药饵更清秋:服药吃药更加感到清冷的秋天。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名声已经遭受万人唾弃,家徒四壁,忧愁满怀。 南山归自好
诗句原文 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 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 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 莫踏王孙草,淮南赋已传。 注释与译文 1. 城头片雨悬:描绘了一幅城头被细雨笼罩的景象,雨点细小而均匀地落在城墙之上。 2. 客醉㟙湖边:描述客人因沉醉而漫步于湖畔的情景,显得有些不羁。 3. 酒奈榴花妒:表达了对榴花盛开、香气四溢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指美酒易逝,引人留恋。 4. 人堪桂树怜:赞美桂花的清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语言特色进行赏析,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此题要求学生对诗中重要词语“倦游”“浮名”等进行赏析。诗人在旅途中,感到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但内心又难以割舍。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希望一展抱负。 【答案】 译文:我厌倦于周游四方的日子,现在乘兴回到故乡三秦(关中)。多病难作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