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
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
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青樽临北渚”:青樽,指一种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北渚,指的是北方的沙洲。诗人站在北渚上,手持青樽,象征着他与朋友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尊重。
  2. “一为故人开”:故人,老朋友。这里的“开”,可能是指开启一段愉快的交谈或对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愉悦心情。
  3. “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这句话通过对比今昔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古人常将友情比作浮云,随风来去,但在这里,友情却像永恒的存在,不受时间影响。
  4. “花间携枕簟”:花间,花丛中。携枕簟,携带着枕头和席子。这描绘了一幅在花香中休息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
  5. “镜里出楼台”:镜子里的倒影,意味着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场景,也可能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6. “忽就投湘赋”:突然之间,诗人灵感突发,写下了《投长沙赋》这样的作品。这反映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得到了发挥,也显示了他的艺术激情。
  7. “深知贾谊才”:贾谊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才华横溢闻名。这里提到贾谊,可能是赞扬诗人也有类似的才华,能在诗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创作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作者简介

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他是“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他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品深受后世好评。

结语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二首·其二》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传递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