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 傲吏高斋海岱开,长留明月照池台。 白云湖上秋何处,鸿雁樽前客自来。 寒色玉壶堪徙倚,流光华发与徘徊。 西园诸子俱能赋,独让应徐邺下才。 注释 1. 傲吏:傲视官途的官吏,形容其态度高傲且志向远大。 2. 高斋:高深的书房或住所。 3. 海岱:泛指山东地区,古代称泰山以东为海岱。 4. 明月:明亮的月光,常用来象征清雅高洁。 5. 池台:指池边和台榭等建筑,此处指园林中的水景与建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首先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答案】 (1)“中丞辽海罢登坛”句:元美,即陈师道。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官徐州通判,后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首诗写诗人因遭贬谪而心情郁愤不平,寄给好友元美。 (2)“公子红颜复挂冠”句:诗人以“公子”自比,表示自己虽然也曾经有显赫的家世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春生仙令鹔鹴袍 - 春天来临,李明府(李县尉)穿戴着象征着高贵的鹔鹴袍。这里“春生”可能是形容万物复苏的春天,而“鹔鹴袍”是古代官员常用的服饰,通常由黑色、白色或棕色等颜色构成,代表着尊贵和权威。 2. 风雪褰帷拥佩刀 - 在风雪中,李明府拉起帷幕,手持佩刀。这里的“风雪”描绘了一种寒冷和艰难的局面,而“褰帷”是一种保护措施,用以抵御恶劣天气对住所的影响
【注释】 襜帷:指张盖的帷帐。使君:指朝廷派出的官员。开府:指官署设置有丞相、尚书、左右长史等职,故称“开府”。楚地雄:指楚国地域广阔,物产富饶。江汉日高天子气:江汉水势浩大,太阳升得正高,象征着皇帝威风凛凛,天下太平。楼台秋敞大王风:指楚地的楼台壮丽,景色宜人。大王风:指楚霸王项羽当年在彭城所筑的霸业之气势。重瞻:再三观看。执法:指执法者,即司法长官。临台象:指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色。国工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将领的赞美之情。 首句“高秋诸将欲横行”描述了秋季时节,各路将领准备出征的情景。这里的“高秋”指的是秋季,而“诸将欲横行”则是指将领们准备大展身手,横扫敌寇。 次句“蓟北先开细柳营”则具体描绘了某位将领在蓟北地区率先建立的细柳营。这里的“蓟北”指的是北部边境地区,而“细柳营”则是指某个著名的军事基地或营地。
``` 应怜明月满长安,永夜凭轩万里看。 秋水乍疑湖外合,白云犹似署中寒。 绕枝乌鹊星霜色,一曲关山道路难。 此兴庾公曾不浅,南楼参佐几人欢。 注释:在长安城,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城市,我在夜晚站在楼上,放眼望去,万里之遥都能看见。秋天的江水仿佛与远处的湖相合,白云似乎也带有一丝凉意,让人联想到官署中的寒冷。树枝上栖息着许多乌鹊,星星点点的月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十分美丽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明月,颔联写金镜,颈联描写云和剑,尾联写扬雄的玄经。全诗语言清丽,意象优美。 【答案】
【注】元美:指苏轼。吴纱:指吴地的纱织品。 西施浣纱江水中,下机便入吴王宫:相传西施在越国时曾在太湖边浣纱,浣罢后便乘船来到吴宫,成为吴王夫差的妃子。这里用“浣纱”比喻诗人自己受赠。 忆昔红颜销白雪,凄然素手弄秋风:诗人回忆起昔日美丽的容颜(红颜)如白雪般洁白无瑕,而如今却只剩下悲凉凄切的心情(凄然)。这里用“红颜销白雪”形容自己的美貌不再,而“素手弄秋风”则描绘出自己凄凉的情状。
注释 - 谁言才子竟漂零:谁说才华横溢的人最终会流落漂泊。 - 十载功名满汉庭:十年来,他的功名成就遍布朝廷上下。 - 前后两曹推起草:前朝和现任两任宰相都推荐他起草文书。 - 风流百粤让谈经:他在广东(百粤)一带的名声足以让他谈论经典。 - 重来方岳分荆楚:这次再次来到荆州(方岳),将分治荆楚之地。 - 此去江湖识岁星:这次离开后,你将在江湖上识别星辰的位置。 - 明主赐环今日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所作,全诗如下: 揽辔江湖万里清,使君三楚旧知名。 阳春不是寻常调,明月堪偿十五城。 行省重臣推掌宪,中原多事盛谈兵。 遥怜佐吏耽秋色,不浅南楼庾亮情。 【注释】 ①揽辔:指握辔(缰绳)驾车,表示要驾驭车马。②使君:对地方官的尊称。③三楚:泛指湖北一带。④阳春:指春天的美好时光。⑤掌宪:主管法律。⑥行省:明清时期中央在各省设立的行政机构。⑦庾亮:东晋时大臣,字元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