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怜明月满长安,永夜凭轩万里看。
秋水乍疑湖外合,白云犹似署中寒。
绕枝乌鹊星霜色,一曲关山道路难。
此兴庾公曾不浅,南楼参佐几人欢。
应怜明月满长安,永夜凭轩万里看。
秋水乍疑湖外合,白云犹似署中寒。
绕枝乌鹊星霜色,一曲关山道路难。
此兴庾公曾不浅,南楼参佐几人欢。
注释:在长安城,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城市,我在夜晚站在楼上,放眼望去,万里之遥都能看见。秋天的江水仿佛与远处的湖相合,白云似乎也带有一丝凉意,让人联想到官署中的寒冷。树枝上栖息着许多乌鹊,星星点点的月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十分美丽。一首离别的曲子回荡在关山之间,让人心生愁绪,难以前进。我的兴致就像晋代大文豪庾信那样深厚,而南楼的参赞和助手们却很少有人能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感受这份喜悦。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李攀龙的作品。它以月亮为主题,通过描绘明月照映下的长安城、江水、云朵以及树上的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特别是“白云湖上秋何处,鸿雁樽前客自来”这句,不仅写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不同感受,还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的“此兴庾公曾不浅,南楼参佐几人欢”一句,则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欢乐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和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