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吏高斋海岱开,长留明月照池台。
白云湖上秋何处,鸿雁樽前客自来。
寒色玉壶堪徙倚,流光华发与徘徊。
西园诸子俱能赋,独让应徐邺下才。

”`

傲吏高斋海岱开,长留明月照池台。

白云湖上秋何处,鸿雁樽前客自来。

寒色玉壶堪徙倚,流光华发与徘徊。

西园诸子俱能赋,独让应徐邺下才。

注释

  1. 傲吏:傲视官途的官吏,形容其态度高傲且志向远大。
  2. 高斋:高深的书房或住所。
  3. 海岱:泛指山东地区,古代称泰山以东为海岱。
  4. 明月:明亮的月光,常用来象征清雅高洁。
  5. 池台:指池边和台榭等建筑,此处指园林中的水景与建筑。
  6. 白云:比喻飘渺、难以捉摸的景象。
  7. 湖上:湖面之上,泛指水面之上。
  8. 鸿雁:比喻书信或消息。
  9. 樽前:指酒桌前,常用于形容聚会或宴饮的情景。
  10. 寒色:寒冷的颜色,这里指玉壶中映照出的寒冷景象。
  11. 徙倚:走动不定的样子,形容悠闲自得的状态。
  12. 流光:流逝的时光,这里用来比喻年华易逝。
  13. 华发:头发花白,代指年纪渐长的自己。
  14. 邺下才:指才华横溢之人,邺下即古地名邺县,这里是对某人才能极高的赞誉。
  15. 西园:古代帝王的花园名,此处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16. 诸子:指众多学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群体。
  17. :古代一种文学形式,以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

译文

高傲的官吏在高深的书房中开启他的仕途之路,明月常常照耀着池塘和亭台。云朵在湖面上飘浮,秋天的踪迹在哪里?鸿雁在酒杯旁飞过,客人自己到来。寒冷的色泽映射在玉壶之中让人不禁驻足,时光流转让人白发苍苍也难以停留。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都能吟诗作赋,我却只能让位于徐文长这样的才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李攀龙对一位名叫徐公的方士的赞美之词。通过描绘这位方士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诗人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钦佩之情。首句“傲吏高斋海岱开”展现了方士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高洁的气质,次句“长留明月照池台”则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第三句“白云湖上秋何处”和第四句“鸿雁樽前客自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展示了方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最后两句“寒色玉壶堪徙倚,流光华发与徘徊”则是对方士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其智慧和胸怀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攀龙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方士的生活细节的描绘,诗人不仅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将自然美景与人的精神境界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