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元稹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与友人白居易同官于长安,二人经常相邀游宴,诗酒唱和。元稹写这首《寄微白》诗给白居易,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译文: 青山无尽,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山间。美人何时归来?城边渑池的水冷如酒。马头高悬的浮云就像衣服。春天到来,他在异乡还能吃得健康。当政的危险,怎么能像雄鹰般高飞?自从你们两人离开故乡,我就一直在思念。回首往事,万事都已不同
这首诗是元稹寄给白居易的。元稹(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孟县)人。他与白居易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世称“元白”。此诗是他们唱和之作。 注释: - 风尘万里一萧然:风尘,指战乱;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一萧然,形容心情凄凉。 - 病起相思到各天:病起,因病卧床不起;相思,思念;各天,天各一方,意即分别在两地。 - 忽见南山青草色:突然看到南山上的青草颜色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平凉: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春天的景色显得萧条,太阳已经西斜。在平凉西北的地方,远远地能看到天边。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只有剩下的绿草是王孙(贵族子弟)的路,不属于权贵之家(帝王之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宛马如云般的队伍开赴汉代的宫殿
注释: 1. 闻君雨雪到青州,春尽鸿书未可求。 闻君,听说你;雨雪,指下雪天气,也暗示冬天的来临;青州,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鸿书,即书信,这里泛指书信。这句话意思是说,听说你来到寒冷的青州,春天已经过去,你的书信还没有收到。 2. 莫问弹冠千载事,徒令把袂故人愁。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是旧时官场用语,表示要出来做官;千载事,指千年的往事,也是指那些与政治有关的旧事;把袂,握手告别
【解析】 元美望海见寄,是一首七绝。此诗首联写诗人望见的海景;颔联写海上蜃气;颈联写汉使、石帆;尾联写诗人的愿望。 译文:白云向东望去,十洲大陆展现在眼帘里,苦苦思念玄虚先生,为他作赋才华出众。深秋时,大壑里生出了蜃气,扶桑的太阳照到楼台之上。乘槎船的汉使路过这里,秦王遣石帆的风雨也从这里经过。纵有蓬莱三岛,我又能见到吗?不如我们相见,畅饮几杯。 注释:①元美:指王世贞。②玄虚先生
人日答汝思 浊酒初开柏叶新,醉来高枕任风尘。 十年关塞愁中客,此日江湖病里人。 青镜欲催潘鬓改,彩花空剪汉宫春。 即今万事抽簪外,唯有浮云傍角巾。 注释: 1.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的别称。 2. 答汝思:回应你的思念。 3. 浊酒:浑浊的酒。 4. 柏叶:柏树叶制成的酒,古人用以驱邪避瘴。 5. 高枕:高高地躺下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安闲自在。 6. 关塞:关口要塞。这里指边疆。 7. 潘鬓
第一句:在高峻的城墙之下,四边山峦环绕,云雾缭绕。 注释:高城,高大的城堡;窈窕,深邃、幽深的样子;四山,四周的山脉;开,张开,这里指环绕。 第二句:西北方向的浮云仿佛从天边飞来,俯瞰着大地。 注释:睥睨,俯视、俯瞰;回,盘旋、旋转。 第三句:战鼓和号角声似乎来自天空之外,车马真像是从日边驶来。 注释:疑从,好像来自;天外,天际;落,降下;轺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真自,确实;日边,太阳的那边。
《酬顺甫见寄》是明代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仙郎春思满漳河:仙郎,指诗人自己,春思满,表示春天的思绪充满整个漳河。 - 天上双鱼寄楚歌:天上,这里可能指的是书信或消息;双鱼,古代用鱼来象征书信;寄楚歌,可能指的是通过书信传达给远方的朋友或亲人。 - 自隔青云知己尽:自隔,表示距离;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地位;知己,亲密的朋友或伙伴;尽,全部或完全
诗句:叱驭何来绝塞游,独看山色向新秋。 译文:驾驭的马匹从何处而来,竟能遨游于这辽阔的边塞?只能独自欣赏那山的美景,它随着秋天的到来显得更加清新。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上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象,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与独特魅力。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边塞之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荒凉之美。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描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诗的“赏析”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手法的分析,以及诗歌所表现的作者情感来分析其艺术特点。 本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联:“黄金台馆郁苍苍,游子高秋总断肠。”这是写景。这两句的意思是:黄金台馆郁苍苍,游子高秋总断肠。 “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