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句内容,然后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译文:在汉宫春色照耀下的兰台,皇帝的符节分发给各位大臣开道,司马相如作为词客被皇上宠幸,东方朔作为侍臣有才干,海上城阙下有浮槎传来,天边风云拥传而来。我无法忍受老朋友总是躺在床上,论诗饮酒,吟诵不已啊!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此题的考点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和运用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要求,然后分析选项内容是否与诗句相符,最后指出诗句的主要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本诗首句写李伯承奉使东藩,春风和煦的紫禁城里,太阳正朝天,皇帝宠信他出使东藩;次句说他出使东藩已多年;颔联写李伯承从皇宫直抵三殿,由内廷到外廷,再经过九河
答寄华从龙户曹 起草当年汉署才,毗陵尺素为谁来。 山中鸿雁三秋色,江上浮云万里台。 总是风尘淹伏枕,空将日月老衔杯。 清时仲蔚非无意,谢客蓬蒿更不开。 注释:我曾在汉朝的衙门里起草过文书,如今我来到毗陵,你给我写封信,告诉我你过得好不好? 山中有鸿雁在秋天飞过,江上有浮云千里飘过,我常常被这些景象所感动。 我总是被官场的风尘所困扰,常常夜不能寐而日夕以酒浇愁。 我向往清廉的节操
注释: 夜色萧条雪满庭,唯应浊酒见漂零。 夜色萧条:形容除夕之夜的寒冷、寂静和凄凉。 唯应浊酒见漂零:只有这杯浊酒能映照出我漂泊无依的身影。 关门忽散真人气,沧海还高处士星。 关门忽散:突然消失。 真人气:道家追求的自然之性和清静之心。 处士星:指隐居者的星星,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一自倦游拚谢客,遂因移疾罢传经。 一自倦游:自从厌倦了世俗的游乐。 拚谢客:决心放弃与世俗交往。 移疾
诗句: 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译文: 在口袋里我准备携带着三株美丽的花草,心中曾计划着写一部描绘四季哀愁的《四愁》。 关键词解释: 1. 囊里定携三秀草:囊里指口袋或包裹,定携表示必定携带,三秀草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草药或植物,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怀中曾拟四愁篇:怀中指怀抱中,曾拟表示曾经有过打算或计划,四愁篇可能是指诗人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忧愁
【注释】杪秋:指秋季的末梢。太华:指太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境内。绝顶:山顶。徙倚:徘徊。三峰:太华山有东、南、西三座主峰。莲花:莲花峰。青天色:天空的颜色,这里指山间云雾。玉女:神话中仙女名。含白雪愁:指山巅上积雪,洁白如玉的山峰常常像美女含愁的样子。树杪:树梢。云霾沙漠气:形容山间云雾弥漫,气候干燥。岩前:山前岩石上。日晕:日光经空气折射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渭南一带
华顶苕荛四望开,正逢萧瑟气悲哉。 黄河忽堕三峰下,秋色遥从万里来。 北极风尘还郡国,中原日月自楼台。 君王傥问仙人掌,愿上芙蓉露一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攀龙在杪秋时节登太华山绝顶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例如,“黄河忽堕三峰下”一句,用黄河奔流而下的景象
注释: 殷太史正甫至自泰山为赠:殷太史正甫从泰山回来给我写诗。殷太史,即殷仲文,他是南朝宋诗人殷融之子。正甫是他的字。此诗应于元嘉四年(427)殷仲文出使北魏归来时作。 明堂天子昔登坛:明堂是古代帝王用来祭祀的宫室,这里指代皇帝。坛,即祭坛。昔日登坛,意指皇帝当年曾登上过明堂。 御道风流拥汉官:皇帝的车驾经过的道路旁,聚集了很多官员。御道,皇帝行走的路。汉官,指汉朝时期任职朝廷的官员。
杪秋即深秋,登太华绝顶观秋色。 其三诗中“杪秋”指深秋。太华峰位于华山之东峰,为五岳之一。 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 太华高耸入云霄,俯瞰中原大地,秋意盎然。 振衣瀑布青云湿,倚剑明星白日寒。 振衣于瀑布之上,如洗尘埃;倚剑于星光下,感受寒冷。 东走峰阴摇砥柱,西来紫气属长安。 从东向西,山峰的阴影摇曳,犹如支撑着砥柱的巨石;从西向东,紫气环绕着长安城,预示吉祥如意。 自怜彩笔惊人在
【注释】 执宪:持宪,指执法。执宪登台海岱东:在泰山之东,执宪,指执法如山,不畏权势。 衔恩:接受恩赐。入拜少司空:被召拜为少司空。少司空,官名。 长安:今西安市。 近指:即指南都(今河南洛阳)。回车日:指皇帝下诏,令百官回京的日期。 阊阖:指皇宫的宫门,传说中天帝居住之处。曳履风:比喻皇帝的仪仗,如履上云霄。 北斗:指北斗七星。玄武署:汉代设置的官署之一。因主管星象,故称。 五云:指天上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