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注释】 蓟门关:在今河北蓟县北。并刀:即“并州”的宝刀。明月环:指月夜,因明月照得满身光辉,故称。燕山:指燕地之山;燕地,泛指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写离别之时的景物,末句是送别时赠物,以表达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清新。 首句“相逢杯酒蓟门关”,写的是诗人和子相在蓟门关相遇的情景。蓟门关为古关名,位于今河北蓟县西北,为燕、赵、辽
诗句注释: 蓟北青山照别卮,请君听我秋风辞。 译文: 在蓟北的青山之下,我举杯为你送别,请你聆听这充满秋意的告别之辞。 赏析: 此诗是诗人李攀龙送别友人子相时所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蓟北的青山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深情。首句中的“青山”和“别卮”都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暗示着友情的长久和珍贵。而“请君听我秋风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以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
【注释】 再别子与:指李益《送魏万之京》诗:“唯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再,两次。子,指李益的朋友魏万。其三,即第三。蓟门:指山名,在今河北蓟县。春水来:春天的河水从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州区)涌流而来。渔阳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郡,这里借以指边关。锦字:书信的美称。锦字,比喻书信。故人:旧交或友人。愁杀:使……愁苦。看锦字:读信。故人:老朋友。故:旧日的。秋树:秋天的树林。满燕台:充满在燕京城台上
以下是对《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翻译: - 广陵城上秋潇萧,涛声欲来风色骄。 - “广陵城上秋潇萧”描绘了广陵城墙之上,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闻道蹴天三百里,不知何似浙江潮。 - “闻道蹴天三百里”意味着听说有船只能够跨越三百里的海面,但不知这有何相似于浙江潮的壮观场景。 注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想象朋友将乘船返回广陵的情景
【注释】: - 广陵:即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市。 - 秋色雨中开:秋色之中,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明净。 - 系马青枫江上台:系马的地点是江边青枫树旁的台阶上。 - 落日千帆低不度:夕阳西下时,千帆竞发,但船帆都低垂着。 - 惊涛一片雪山来:惊涛骇浪,像雪山一样。 【赏析】: 《送子相归广陵》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此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海上的风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不舍之情。
【注释】 子:你。相:指诗人的朋友。广陵:古郡名,故城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白在东鲁(山东兖州),与李阳冰兄弟同游。当时李白已由长安返回东鲁,而李阳冰还在长安待诏翰林。李白送别友人归去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之中,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首句“白云无尽楚天寒”,是说天高气爽,万里晴空。但诗人却觉得“楚天”的天更冷
注释:少年时候,我们骑马穿裘结交朋友;壮年时期,我们凭功名显名于竹帛之上。 海内黄金要看意气,人间白雪要看文章。 赏析:诗人用“裘马”、“竹帛”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和友人的交往与成就,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不羁的性格。同时,他也希望友人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出自己的辉煌篇章
【注释】 再别子与:指诗人与友人的别离。 其一:诗中第二首。 徐卿:即徐勉,晋朝著名文学家。《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年少时,好箸鹅儿噇饭,有一老妪在坐笑曰:‘使君有意故不早著邪?’”此句是说他送酒给朋友。 如河:像河水一样。 半醉:指饮酒喝得不太醉。当筵:在宴会上。楚调歌:指唱楚国的歌。 握手燕山春草色:春天的草绿了,所以手握手的时候有草的气息。 缄书:密封书信。西省:《汉书·张敞传》
诗句原文为“舍人书札五云开,应笑风尘减吏才。池上凤凰今不见,何因得下郡城来。”下面是对该诗歌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词语释义: - 舍人书札:指书信或文稿。 - 五云开:指天空中出现五色的彩云。 - 应笑风尘减吏才:表示对舍人因远离官场而人才得以恢复的欣慰。 - 池上凤凰今不见:意指在池塘上曾经出现过的凤凰已不再见到,比喻人才流失。 - 何因得下郡城来
【注释】 绾:把。别愁:离别的忧愁。樽前:酒前。斜日:夕阳。相:助词,表修饰。明朝:明天。何处:哪里。风尘吏:指为官在外、奔走仕途的人。青云:指官职,也比喻前途。旧游:以前的游历。 译文:马鞭拴着垂杨,表达离别的忧愁,夕阳斜照在酒杯之前,想挽留我多停留片刻。明天我要去什么地方做一名风尘仆仆的官吏?回头望去,原来曾经是青云直上的地方,那是我曾经的游历。 赏析:诗人于送别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