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山色雨中开,三月渔阳春水来。
愁杀故人看锦字,白云秋树满燕台。

【注释】

再别子与:指李益《送魏万之京》诗:“唯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再,两次。子,指李益的朋友魏万。其三,即第三。蓟门:指山名,在今河北蓟县。春水来:春天的河水从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州区)涌流而来。渔阳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郡,这里借以指边关。锦字:书信的美称。锦字,比喻书信。故人:旧交或友人。愁杀:使……愁苦。看锦字:读信。故人:老朋友。故:旧日的。秋树:秋天的树林。满燕台:充满在燕京城台上。燕台:泛指京城。

【译文】

蓟门山色在雨中开放,三月时渔阳的春水来了。

使老朋友看了伤心地哭泣,因为信上写着“惟将两行泪”!白云秋树布满了燕京城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末句点题。全诗写得委婉动人、沉郁顿挫。

诗的前两句“蓟门山色雨中开,三月渔阳春水来”,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画面。诗人把蓟门山与渔阳并提,既点出了送别地点,又暗示了送别的时间,同时写出了蓟门山和渔阳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到一种清新秀丽、蓬勃盎然的气象。而“三月春水来”一句,更给人以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感觉。这两句不仅为后文抒发离情做了铺垫,而且渲染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送别的场景之中,感受着那种令人陶醉的恬静气氛。

随着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推移,这种平静的气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情思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愁之情。因此,诗笔一转,就进入了第三联的抒情部分。“愁杀故人看锦字,白云秋树满燕台”。这里的“故人”就是指李益的朋友魏万。魏万因受权贵排挤,长期不得重用,心情抑郁,所以诗人对他倍加关怀。而魏万却因自己的处境而倍感凄凉,于是给李益写了一封书信。诗人收到这封信后,十分感动,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忧、担心魏万的命运。所以当诗人看到魏万来信时,自然会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但当他想到自己的好友魏万处境如此艰难,又不禁为他感到忧愁和痛苦。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愁杀故人看锦字,白云秋树满燕台!”意思是说:看到魏万的信后,我真是愁得要死啊!满眼都是秋高气爽的白云和枝头上挂满了秋天树叶的大树。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唯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则是对前一句诗意的深化和升华。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当时由于朝庭的腐败黑暗,许多有才华的人都受到排挤打击,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而李益和魏万这样的朋友,虽然志同道合,但却只能天各一方,彼此牵挂,而不能团聚在一起。因此,当李益看到魏万的信后,心中充满了忧愁,不禁热泪盈眶,但为了不让魏万担心,只好强忍悲痛,遥寄两行热泪到海边去,让它飞向远方的海西头。

整首诗情感深沉、真挚,构思巧妙、含蓄、曲折。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直抒胸臆,感情起伏变化,跌宕生姿。特别是结尾两句运用了一个典故:“两行泪”是古代传说东海有一条河叫无源之水,它的源头是大海,人们把它叫做“海西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只能将两行热泪洒在远方的海西头上,让它们永远流不尽,寄托着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