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此庐墓居,元非送行处。
孝子哭其亲,乌啼天欲曙。
”`
南浦衡茅
眷此庐墓居,元非送行处。
孝子哭其亲,乌啼天欲曙。
注释
- 眷:依恋,留恋。
- 庐墓:指坟墓,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墓地。
- 元:原本、本来。
- 非:不是。
- 送行:此处指告别。
- 孝子:孝顺的儿子。
- 亲:亲人。
- 乌啼:乌鸦的叫声,常用以形容夜深或黎明时分。
- 曙:破晓时分。
赏析
在这首诗中,“南浦衡茅”描述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诗中的“眷此庐墓居,元非送行处”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墓地的依恋和情感,暗示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同时,这也是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即子女对父母的哀悼和敬仰。
“孝子哭其亲,乌啼天欲曙”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这里的“孝子”和“乌啼”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元素。孝子代表着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而乌啼则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的到来。整句话通过这两种元素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天欲曙”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黎明前的黑暗总是预示着新的开始。
这首诗通过对“南浦衡茅”这一特定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家庭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