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最后分析诗人的思想。 “天表回雷雨”一句,描写的是天空中回荡着雷声。“尊前数桧楸”,写诗人在宴会上饮酒作乐。“拂楼明叠岫”,描写的是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暖鬓挂残秋”,写诗人年迈,发白。“村狭鸡声聚”,描写的是乡村小道上人们聚集在一起。“陂荒虎气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犹记一枯树,风波得系船。 释义:回忆起过去某棵枯树,那时在风浪中它像船一样将船只固定住。 赏析:这句诗通过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特定场景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仍能找到心灵的依托。 2. 霞烧山尽赭,沙净月初妍。 释义: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山,使得山峰呈现出红色;沙滩上的沙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于江孚汽船晤余翼斋陈哲甫雨观察夜谈 雨气寒灯焰,毡厅二客亲。 胸中存姓字,意表挟酸辛。 驾海曾探险,谈黔在馈贫。 还愁宵浪白,飞溅过江人。 注释: 1. "于江孚汽船":指的是诗人乘坐于江孚的汽船与友人相见。 2. "余翼斋":指作者的朋友余翼斋。 3. "陈哲甫":可能是指陈哲甫(或陈哲甫之误),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事。 4. "雨观察":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事中的一位名为雨观察的人。 5.
【注释】 残夜:夜已深了,但天气还不算太冷。 雷电:指雷声和闪电。 孤舟:孤独的小船。 千嶂:指山。 一江春:指江水。 阊阖:古代传说中的天门。淫气:淫秽之气。 同是梦中人:都是梦境中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中以“鸡笼山”为题,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风云变幻、雷电交鸣的画面。诗人在风雨中漂泊,心情苦闷,于是借物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后两句抒情。首句写残夜仍雷电交加
江行抵通州港岸 江暖孤舟下,灯初万念骄。 回风穿海入,移渡触天摇。 性命完浆舍,光阴秀麦苗。 亭皋纷在眼,吹雨冷潇潇。 注释: 1. 江暖孤舟下:江水温暖,让孤舟能够顺利地下水。 2. 灯初万念骄:灯火初上,心中充满了各种念头和期待。 3. 回风穿海入:回风吹过海面,仿佛有一股力量穿透了大海。 4. 移渡触天摇:船只行驶时,似乎触碰到了天空,使天空都为之震动。 5. 性命完浆舍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特色来筛选出答案。 本题要求赏析“别巷好园馆,教余寤寐清”。意思是说:在小巷深处有一处美丽的庭院,让我日夜沉醉,难以忘怀。“教”意为“让”,句意是说:这处美景让人沉醉,让人难以忘记。“别巷”指小巷,“园馆”指庭园。“寤寐清”指昼夜不眠,这里形容自己被美色所迷惑,彻夜难眠
注释: 1. 一江横匹练,还往费吟身。 - 一江:指的是长江。 - 横:横向。 - 匹练:形容宽阔的江河。 - 还往:来回。 - 费吟身:费尽了吟咏之声。 2. 微浪吹鱼出,孤云接雁新。 - 微浪:微小的波浪。 - 吹鱼:波浪拍打着鱼。 - 孤云:孤单的云。 - 接雁新:连接着迁徙的雁群。 3. 鬓毛闲阅世,笳笛冷招人。 - 鬓毛:是指头发,这里用来形容年纪渐长,白发苍苍。 - 阅世:经历世事。
【注释】 霭园夜集:作者在霭园举行聚会。霭,山名。 江声推不去,携客满山堂:江水的声音推不散,带着客人满座的宴会厅。 阶菊围灯瘦,衣尘点酒凉:台阶上的菊花围着灯光显得消瘦,衣上的灰尘被酒弄湿了。 平生微自许,出处更何方:我一生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地方,也不知道将来应该到哪里去。 帘外听归雁,天边亦作行:帘外听见归雁的声音,天空中也好像在移动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
注释: 晴望 愁霖兼日夕,点滴到尊前。 恐改蛟鼍穴,初开燕鹊天。 竹丛经雾解,柳蕊坼春妍。 三径留孤影,看鱼意莫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雨后清晨,独自坐在窗前,远眺外面的风景时所写。首句"愁霖兼日夕,点滴到尊前",描绘了诗人面对窗外雨景时的忧愁心情和对雨水的珍惜之情。第二句"恐改蛟鼍穴,初开燕鹊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赏。第三、四句"竹丛经雾解,柳蕊坼春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情感主旨等具体信息来分析鉴赏。 “视邠岘葬处”,是说诗人在看到山脚下的墓地时,心中不免涌起无限悲伤之情。“当门”句,指坟墓近在家门之侧。 “互转得新阡”是说坟墓已经迁移到了新的地方。“互转”是转移或迁移的意思。“阡”是田间小路,引申为墓域。 “抔土真亲汝”,“抔”指小土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