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诗句解析: 1. "流略久湮沦":流略,即流传,湮沦,即埋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物或某人的名声、事迹等已经长时间被掩埋在历史之中。 2. "群喧妒道真":群喧,即众人喧哗,妒,即嫉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其真实、独特或与众不同,所以遭到了众人的嫉妒。 3. "校文向歆后":校文,即校对文字,歆,即孔颖达,孔氏,是孔子后代,这里借指孔氏学派的人
【注释】 “握椠随乡队”,指参加科举考试。 “鸣鞭蹴国门”,指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 “狂言人尽避,大嚼日相存”,意为:狂傲的言辞没有人回避,饱食终日的人很多。 “江海空能返,鱼龙不可扪”,意为:长江、大海只能让人回去,而鱼、龙却不能被摸到。 “当时矜爪觜,两两倒歌尊”,意为:当时人们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相互敬酒作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文芸阁学土同年写的挽词
桂 堂前小桂树,也自发花枝。 窈窈微香乱,晖晖断雨悲。 隔栏迷蠹粉,插鬓冷虫丝。 尊酒无情思,为看出屋时。 注释: - 桂:桂花 - 堂前:指院内或者家中的庭院 - 也发:也是 - 花枝:花朵和枝条 - 窈窈:形容香气细雅 - 晖晖:阳光灿烂的样子 - 蠹粉:蛀虫的粪便 - 冷虫丝:冷风中的虫子 - 出屋时:走出屋子的时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盛开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桂花的描述
【注释】 文芸阁学土:指文芸阁学士。文芸阁是宋代的文学馆,学士为官名。同年:同年考中。汝:你(指作者)。数群彦:与众多贤达之人为伍。缁尘:黑色的尘土,借指官场。嚄唶:大吼叫。托世:寄身于世。化戎蛮:教化边远少数民族。衰疾:衰老多病。安适:安逸舒适。含悽:内心悲戚。闭关:闭门谢客,不问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以“文芸阁学土”身份,挽一位同僚之丧,情调凄怆而沉郁。全诗六句
【注释】 果:结果。 盛:盛大。 声名:声誉。 帝:皇帝。 张华:唐代宰相,字茂先,河东蒲坂人,以直言敢谏著称,官至中书令。 陆贽:唐代大臣,字敬舆,新丰人,德宗时任宰相,主持国事。 危局:危险的局面。 苍黄:急迫的样子。 咫尺:比喻很近的近距离。 奸欺:指奸邪小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友人文芸阁学土去世后的挽词六首之一。全诗通过赞颂友人的政绩和品行,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
隐几无馀事,开门只自贤。 池塘浮镜暖,亭馆洗秋妍。 细蝶晴能数,饥乌下可怜。 闲吟寻履迹,用意与谁传。 注释:隐几无馀事,开门只自贤。指坐在椅子上无事可做,打开门只是自己感到贤明。 池塘浮镜暖,亭馆洗秋妍。池塘里的水面上像镜子一样温暖,亭台楼阁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更加美丽。 细蝶晴能数,饥乌下可怜。蝴蝶在阳光下飞舞,可以数清;乌鸦在饥饿时飞翔,令人感到怜悯。 闲吟寻履迹,用意与谁传
中秋夕百花洲水亭玩月 西山吐孤月,愁向故乡看。 西山之东侧,山形如卧牛,其下有湖,名为百花湖。 此诗写于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百花洲的水亭中赏月。 西山之下,孤月升起,诗人抬头望向故乡的方向。 “孤月”,指一轮明亮的月亮,诗人抬头仰望,但见一轮明月挂在西山之上,显得格外孤寂。 愁向故乡看:诗人因思乡之情,看着远方的故乡而感到忧愁。 “愁”,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向”,意为面向、对着;“故乡”
月夜独步 万瓦浮新月,孤城落晚钟。行歌有人在,微醉带春慵。 苔色昏昏见,萝阴窈窈重。欲呼霄雁下,影我踏从容。 注释: 1. 万瓦:无数屋顶。浮:映照。新月:指初升的月亮。 2. 孤城:指边关孤零零的一座城市。落:落下。晚钟:指寺庙里晚上敲的钟。 3. 行歌:一边走一边唱歌。有人:有人陪伴行走。 4. 微醉:稍微有点喝醉了。带:带着。春慵:春天的懒散。 5. 苔色:苔藓的颜色。昏昏:昏暗的样子。
【注释】:简叔季廉宅:熊氏兄弟的家。熊氏兄弟,指熊掌和熊轼。深居出万喧,熊氏兄弟隐居在深闺之中,远离外界喧嚣。寤歌魂自辟,熊掌和熊轼醒来后,唱起歌来,灵魂得到了升华。久别道能尊,熊掌和熊轼长时间地离别,但道路却显得尊贵。物象探篱壁,他们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天人了语言,他们对天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将徙鹏海,他们一起迁徙到海边,追求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坐在楼阁上观看山蜂飞舞的场景。山中的温暖和蜜蜂的相照,使得雉鸡欲要高飞;春天能留住太古,天地自然养育万物;岩壑的光初定,田园的意境也劳烦;温风到酒杯,酒分去作松涛。 译文: 楼中日暖时见山蜂飞舞 山暖蜂相照,林深雉欲高。 春能留太古,天自养纤毫。 岩壑光初定,田园意亦劳。 温风到杯酒,分去作松涛。 注释: 楼中日暖时见山蜂飞舞:指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