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吐孤月,愁向故乡看。
柳岸露初白,荷湖香已残。
岁时成恶抱,箫鼓警飞翰。
弄影摩腰腹,空怜旧酒颜。
中秋夕百花洲水亭玩月
西山吐孤月,愁向故乡看。
西山之东侧,山形如卧牛,其下有湖,名为百花湖。
此诗写于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百花洲的水亭中赏月。
西山之下,孤月升起,诗人抬头望向故乡的方向。
“孤月”,指一轮明亮的月亮,诗人抬头仰望,但见一轮明月挂在西山之上,显得格外孤寂。
愁向故乡看:诗人因思乡之情,看着远方的故乡而感到忧愁。
“愁”,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向”,意为面向、对着;“故乡”,即诗人的家乡。
柳岸露初白,荷湖香已残。
柳岸边,晨露还未退去,晶莹剔透;荷叶上,荷花的香气已经消逝殆尽。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百花洲水亭中欣赏月色时所见到的景象。
柳岸边,清晨的露珠还未完全蒸发,呈现出一种清新透明的美;荷叶上,荷花的香气已经完全消散,只剩下一片寂静。
“初白”、“残”分别描绘了早晨和傍晚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露”、“香”是两种常见的自然元素,它们在这里被用来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氛围。
“白”、“残”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正在逐渐淡去。
岁时成恶抱,箫鼓警飞翰。
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往往容易沉迷于世俗的纷扰之中,无法自拔。
“恶抱”,指世俗的束缚和困扰;“箫鼓”,古代乐器,此处借指世俗的繁华;“飞翰”,指飞翔的鸿雁,象征自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岁月流转,人们往往会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无法摆脱这些束缚和困扰。
而“恶抱”则是指那些束缚人们的枷锁和桎梏,让人们失去了自由的心灵。
诗人感叹道:“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往往容易沉迷于世俗的纷扰之中,无法自拔。”
而当夜幕降临,箫鼓声响起,又如同惊起的鸿雁一般,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恶抱”与“飞翰”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指的是世俗的束缚和困扰,后者则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弄影摩腰腹,空怜旧酒颜。
诗人在水亭中欣赏月色时,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他们或许正在忙碌地度过这个中秋节,或许正在一起欢聚畅饮。
诗人却只能默默地欣赏着他们的身影,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失落。
“弄影”,即玩弄影子;“摩”,摩擦;“腰腹”,“指人的腰部以下部位”;“空怜”,即白白地想念或怀念。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看到水中的影子,仿佛看到了故乡亲人和朋友的身影;然而,他却只能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身影,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失落。
他不禁回想起过去与故乡亲人和朋友在一起欢聚畅饮的日子,那时的快乐时光如今只能在梦中重温。
现实中的遗憾却让他无法忘记那份美好。
“空怜旧酒颜”,这句诗中的“旧酒颜”,指的是故乡亲人和朋友的笑容和面容。诗人用“空怜”来形容自己对这份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也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