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除夜》 亘古存残夜,孤呻有小楼。 灯扶浆担去,埃杂海光流。 逃世吾宁及,攀天梦亦休。 夷歌暖杯酒,摇入万方愁。 注释: 1. 亘古存残夜:意思是说,即使在这个夜晚,也是亘古以来的,它依然存在着。残夜指的是除夕夜,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2. 孤呻有小楼: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孤单的时候,只能发出呻吟之声,并住在一座小楼上。这里的“小楼”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他所居住的地方。 3. 灯扶浆担去
【注释】 问天寻道士,支醉踏街泥:问天寻找道士,酒醉了走在街头的泥土中。 楼观晴争吐:楼观在晴朗的天空下争着吐出云气。 箫笳咽自齐:箫和笳声在寂静中互相呼应。 海云悬啸哢(kèng),春服压轮蹄(车轮上的尘土):海云在空中回荡着呼啸的声音(海鸥在飞翔),春天的服装被马蹄所压住。 莫挽风光去,看人日向西:不要拉起美丽的风景,看人们的日子已经向西迁移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元旦期间游览道观时所作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大慈恩寺回出六门因题三门桥》。“两桃树”,指大慈恩寺。“也发可怜红”,指桃花也开得十分美丽。“石窟延蛇蚓,池楼划雨风。”意思是说,大慈恩寺的石窟像蛇蚓一样盘曲,池中的楼台像雨风一样摇曳。“孤游还自圣,群噪已摇空。”意思是说,我独自来游览大慈恩寺,寺中的人群已经喧哗地散去。“步屧搓腰腹,寻诗一秃翁。”意思是说,我在寺院里慢慢地行走,一边搓腰、一边思考诗句
晚楼 晚楼围雾雨,惝恍没蒿蓬。 已听虫移世,真成鸟著笼。 飘歌寒不落,抱古技终穷。 久客兼多难,停毫咏海棕。 注释: 1. 晚楼围雾雨:傍晚的楼阁笼罩在雾气和细雨之中。 2. 惝恍没蒿蓬:朦胧不清,仿佛消失于蒿草与蓬茅之中。 3. 已听虫移世:已经听到了昆虫在世间迁移的声音。 4. 真成鸟著笼:真的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5. 飘歌寒不落:飘荡着歌声,即使在寒冷中也不会停止。 6.
十月朔雪望 海气初成雪,窗光欲化烟。 拳枝存冻鹊,韵榻扫残蝉。 栖泊薰炉换,啼号粥鼓连。 从占天地闭,我与我周旋。 【注释】 ①朔:月初。 ②海气:海上的雾气。 ③拳枝:树枝弯曲。 ④韵榻:风摇动床榻的声音。 ⑤栖泊:停歇。 ⑥熏炉:一种燃烧香料的器具,用来取暖或驱虫。 ⑦啼号:鸟叫声。 ⑧天地闭:天空和大地都被云雾笼罩。 ⑨我与:指诗人自己。 【译文】 十月初一观雪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节庵属题石宾田所画牡丹画为其太夫人奁物: 节庵是作者,他为石宾田画的牡丹画题诗。这幅画是他的母亲留下的物品。“节庵属题”表示作者为这幅画作诗,而“石宾田所画”则是指出画作的作者。"为其太夫人奁物"说明这幅牡丹画是作为她(太夫人)的嫁妆。 2. 呼天呼父母,腐史赞离骚: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敬仰。"呼天呼父母"形容悲痛欲绝的情绪
愚园 雪了春尘动,晴园得晚过。 弹词喧茗坐,鬻技记人疴。 耆旧花前尽,生涯物外多。 片栏围野色,云髻切鸦窠。 注释: 1. 愚园:诗人的居所或书房。 2. 雪了春尘动,晴园得晚过。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雪花覆盖了大地,春天的气息在雪后变得更加明显,阳光明媚的下午,人们纷纷来到愚园赏花。 3. 弹词喧茗坐,鬻技记人疴。这里的“弹词”和“鬻技”分别指弹词艺人和卖艺者,他们为了生计
正月十七日坐在雨中,连续三天都在下雨。 屋瓦上滴下雨水,春日里点点滴滴让人感到忧愁。 瓦上的老鼠饥饿难忍,依然在屋檐下窜来窜去; 枝头的乌鸦到了晚上才飞走。 沉醉在故国的歌声之中,飘荡着梦想随着水流而去。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痴迷沉醉,因为我的人生就像马牛一般。 注释: - 正月十七日坐雨:《正月十七日》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诗题中的“坐”指坐在室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室内观赏外面的细雨的情景。
注释:海宇今多难,以慈云卫之。万流基定命,五运警将衰。 象教同先觉,麟经发古悲。观型图仕女,留与话霜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欢迎湘绮丈雅集即事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 首句“海宇今多难”,直接点明了当前天下的局势是动荡不安的,这是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概括。第二句“以慈云卫之”,则是诗人希望借助先贤们的智慧和德行来保佑国家的安宁
【注释】 “轻雷”二句:初夜的雷声刚刚停止,雨水又从断处落下。凉滴:形容雨点轻轻落在栏杆上的声音。韵栏干:指细雨打在栏杆上发出的悦耳的声音。 “巷复”二句:小巷里的车辆声音汇合在一起。楼高海气宽:指高楼上,海风拂面而来,令人心胸开阔。 “嘘魂”二句:酒客们在环顾着周围的景物,恍若看见了虚幻的影子。摩鬓:用手抚摸鬓发。对杯盘:指手拿酒杯和盘子,边饮酒边欣赏周围的景色。 “尺五天”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