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译文: 妖氛缠绕禹域,洚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六栏楯阴阴见,风烟漠漠吹。 山仍周鼎重,庵有魏碑支。 晚色翻归袂,空天写所悲。 江头钟磬寂,去住果为谁。 注释: 1. 栏楯阴阴见:栏杆上的影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朦胧而神秘。 2. 风烟漠漠吹:风和烟雾弥漫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 山仍周鼎重:山峦如同古代的周鼎一样厚重、庄严。 4. 庵有魏碑支:寺庙中有魏碑支撑着屋檐,显得古朴典雅。 5. 晚色翻归袂
【注释】辛丑:农历年份。焦山:山名,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是古代的要塞。旌旗:指军队的军旗。防秋:指防御秋季边境的军事行动。“岩空”句:“岩”通“崖”,指山崖。“穴”指洞穴。“天险”句:指山中的天险。雁留声:指大雁鸣叫的声音。关:指国境关口。忧乐:忧愁和快乐。迷茫:迷蒙不清。“山灵”句:山神也沉默无语,只好借浊酒来倾吐心中悲愤。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公元761年),时作者已退居东吴一带
注释: 月夜同次申恪士泛小舟寻秦淮盛涨 轻舟初慌惚,乱水得回沿。 兴逐青溪了,愁移白月圆。 弦歌风自落,鸥鹭夜应眠。 细数逃亡屋,蝉声秃树颠。 译文: 月光洒满夜晚的小舟泛在江上寻找秦淮河的盛满的河水 轻快的小船开始惊慌失措,水流湍急沿着岸边蜿蜒前行 兴致随着清澈的溪流流淌,忧愁随着月亮圆满而转移 琴瑟之音随风飘散,鸥鹭在夜晚安然入睡 仔细数着那些被洪水冲刷后的房屋
注释: 丁叔雅户部来到白下,劝我多借贷钱,资助我经营海边的田地。我已离开海上,寄此诗以作调笑。 宪也贫非病,千卿风马牛。 他年千亩漆,馀事五湖舟。 眇眇吾安放,堂堂富可求。 时危徵卜式,好作烂羊头。 赏析: 这是诗人对丁叔雅户部到任的一首诗。丁叔雅户部是当时朝廷中一位有声望的人物,他在任期间,曾劝作者多借贷钱,资助他经营海边的土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宪也贫非病
【注释】 ①居士:指杨仁山。居士是佛教对在家信徒的尊称。②寤歌:即梦歌,梦中之歌。③庭柯:庭院中的树。④大地不知处:天地之间何处是尽头?⑤万灵:各种生物。⑥病为众生病:自己的疾病正是众生的疾病。⑦维摩:即文殊,佛教菩萨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佛经、参禅悟道的过程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 “车马喧驰道,人天有寤歌。”首句开门见山,写诗人在繁忙中听闻佛法。第二句写佛经中的歌词
【注释】 1. 湓城:古地名,今属江西省。壶天遁叟:指壶天先生。壶天,道家语,指仙境或神境。遁叟,隐士。隐庐:隐居的房屋。 2. 一老:指壶天先生。庐峰下:隐在庐山之下。 3. 岩岩:高峻的样子。尊:通“樽”,酒器。 4. 天人涵橐籥:天人和仙人都含藏着风箱(古代用来鼓风的器具)。橐籥:古代乐器。 5. 仙圣见根原:仙人圣贤都显现出根本。根原:本性、本源。 6. 支劫:指人世的纷扰。悲兼大
注释: 长至抵峥庐上冢 其二 翠华终自返,碧血更何邻。 万恨成残岁,馀生看负薪。 子孙身外物,今古墓旁人。 为解冥冥意,乌啼霜露晨。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首句“翠华终自返”,诗人用“翠华”来比喻亲人,表示亲人虽然离开了自己,但终究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长至抵峥庐上冢 其一 已扫层岚入,初惊宿草长。 亲颜支寤寐,儿气冷山冈。 飞雉衔松色,黏蜗湿藓香。 纸灰飏泪尽,天照一杯浆。 注释: - 已扫层岚入:已经清扫完层层的山岚。 - 初惊宿草长:最初惊讶发现野草已经这么长了。 - 亲颜支寤寐:亲人的脸支撑了我白天夜晚的梦。 - 儿气冷山冈:像婴儿的气息一样寒冷。 - 飞雉衔松色:飞来的野鸡嘴里还叼着松树的颜色,形容景色美好。 - 黏蜗湿藓香
雨 书剑园中懒居处,初听秋雨绵绵长。 竹廊吟病叶纷飞,桂坞漏香飘四溢。 饥鹤还能舞空际,潜鱼亦自忙翻跃。 怀人江海隔万里,灯火诉寒螀夜凄切。赏析: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雨天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初听秋雨长”形象地描绘了雨声悠扬的情景;“竹廊吟病叶纷飞”则展现了雨中竹廊的静谧之美;“饥鹤还能舞空际”和“潜鱼亦自忙翻跃”则生动地刻画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