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注释】 1. 闵,忧伤;灾,祸难。其三,第三首诗。飞动:指战火纷飞。 2. 山川:指战争的地域。坐(zhuó)渺然,形容战火连绵。 3. 疮痍(chuāng yí)消息外:指战争造成人民伤亡的消息传到了远方。 4. 寇盗梦魂边:指边境地区有敌人入侵。 5. 势欲亡无日:形势好像没有一天能够灭亡。 6. 残生馀血泪,沾洒祇青毡(zhān):残存的生命就像沾了血迹的青色毡子一样。 【赏析】
实甫(王维)领行在所(即皇帝行宫所在之地)转运,驻扎西安时题寄二首其一 吾已决定终生忍受痛苦,你依然怀着报国之心。 穿着麻鞋攀上狩猎的辇车,板屋中吟诵着哀伤之诗。 老死之后无处安身,国家安危现在更是悬于一线。 只愿汉时的明月还能照到捣衣砧边。 注释:吾拚终天痛:我甘愿终生忍受痛苦。拚,甘愿。终天,终生。君犹报国心:你依然怀有报国的忠心。君,指诗人。犹,依然。报国心,为国家献身的决心。麻鞋攀狩辇
注释: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二:在农历七月里登上焦山。 斜径槐榆影,能为高下凉。 潮音悲共语,石气暗嘘廊。 杖履依随始,岚花寂寞香。 七年重到此,弹指涕如浆。 译文: 在农历七月里登上焦山。 斜径旁槐和榆树的影子,能够感受到高低的凉意。 潮水的声音让人悲伤地一起说话,石头的气息让人默默地走过走廊。 开始是拄着拐杖慢慢行走,后来就慢慢地走着,看着满山的岚花,闻到了它那幽静的香气。 已经过了七年
【注释】: 1. "十日阴阴雨":十天以来,阴雨连绵不断。阴阴:阴暗的样子。 2. "初知池涨喧":才知池塘水涨得喧哗。 3. "杳冥陵地轴":杳冥,深暗;陵,通“凌”,越过;地轴:地球的轴。意思是说,阴雨天气,雨水漫过地面,淹没了地面。 4. "浩荡没天根":浩荡,水流广大的样子。没,浸没。天根,指大地或宇宙之根。意思是说,大雨把大地淹没,使大地和宇宙的根基都被水覆盖。 5. "石穴鱼儿上"
注释: 1.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在辛丑年七月登上焦山所作。 2. 水北山人屋:指隐居者住的地方在水的北面。 3. 胎禽共不还:指隐居者的本性与自然界的鸟兽相似,无法返回。 4. 藤萝今古意:指大自然的景象和情趣古今如一。 5. 云物笑啼颜:指大自然中的云和物象仿佛也在欢笑、哭泣。 6. 万象波澜灭:指大自然的景象如同波澜般起伏变化。 7. 初衷鱼鸟闲:指隐居者的初心是像鱼和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三二客东溟秀,谐嬉俯急湍。 高歌下乌鹊,落笔照龙鸾。 座饱风云气,筵张海国餐。 提携付儒将,兀对大江寒。 注释: - 二客:指的是作者和两位友人,他们都是才华出众的人。 - 东溟:指的是东海之滨,是作者和朋友的所在地。 - 谐嬉:和谐愉快地玩耍。 - 俯:向下看。 - 急湍:湍急的水流。 - 高歌:高声歌唱。 - 下:降落。 - 鸟鹊:这里指乌鸦和喜鹊等鸟类。 - 落笔
【注释】辛丑: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七月。焦山:即焦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元戎队:指仪仗队。断角愁:战旗上的角被风吹落,令人忧愁。神山:指佛教神话中的神山,这里泛指仙山,指道教的神仙世界。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七月份登焦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游览焦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奔放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首联“触热贪岩壑
熊季廉之上海酬别 眼中今有子,海内竟何归。 问道成孤往,忧天觉渐非。 江风悬涕泪,花气冷帘帏。 世界龙叉在,看看满夕晖。 译文: 眼前有儿子,但心中却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为了寻求真理,我独自一人踏上了求道之路,但我担忧这世界已经变得与我当初所知的不同了。 江风吹动着我的眼泪和泪水,冷气透入帘帏中。 这个世界充满了争斗和纷扰,仿佛龙蛇飞舞。 赏析:
注释:水边的船宿,怀疑是一只单舸,夜晚的热浪又重新燃起,整夜不睡。 打窗惊鹭影,到枕乱鸡声。 冥想魂微细,忧端酒浊清。 强支皮骨起,笳角散江城。 译文:在水上住宿,我怀疑是一只小船,炎炎夏日,我惭愧于自己只带着一盏短檠灯。 打窗户惊飞的白鹭的影子,到了枕头上乱响的鸡鸣声。 冥想中,我的思绪飘渺,忧虑的源头像酒一样浑浊不清。 勉强支撑着疲惫的身体起来,听到远处的战鼓和角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桃叶歌》。下面逐句释义: 第一句:"袅袅柳边棹,离离月下人。"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动的样子,而"柳边棹"则描绘了在杨柳旁划船的画面。这里的“棹”是指船上的桨。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柳树旁划船时的场景,意境优美,充满了宁静与美好。 第二句:"衣香回一水,酒思映千春。" "衣香"指衣服散发出的香气,这里可能指的是划船时衣物上飘散的香味。"一水"指的是江上的水面或者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