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径槐榆影,能为高下凉。
潮音悲共语,石气暗嘘廊。
杖履依随始,岚花寂寞香。
七年重到此,弹指涕如浆。
注释: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二:在农历七月里登上焦山。
斜径槐榆影,能为高下凉。
潮音悲共语,石气暗嘘廊。
杖履依随始,岚花寂寞香。
七年重到此,弹指涕如浆。
译文:
在农历七月里登上焦山。
斜径旁槐和榆树的影子,能够感受到高低的凉意。
潮水的声音让人悲伤地一起说话,石头的气息让人默默地走过走廊。
开始是拄着拐杖慢慢行走,后来就慢慢地走着,看着满山的岚花,闻到了它那幽静的香气。
已经过了七年,我再次来到这个山中,不禁泪流满面,像泪水一般稠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辛丑年的七月。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焦山后的感受和心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
首句“斜径槐榆影,能为高下凉”,描绘了斜径旁槐树和榆树的影子,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感。这里的“斜径”、“槐树”和“榆树”都是描写景物的词汇,通过这些词汇,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同时,“高下凉”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凉意,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凉意。
“潮音悲共语,石气暗嘘廊”,描绘了潮水的声音和石头的气息给人的感觉。这里的“潮音”指的是潮水的声音,它时而平静时而激荡,给人一种悲喜交加的感觉;“石气”指的是石头的气息,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两个词汇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诗句,“杖履依随始,岚花寂寞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过程和他所看到的风景。这里的“杖履依随”指的是诗人拄着拐杖慢慢地行走,他的动作缓慢而从容,仿佛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岚花”则是诗人所见到的一种美丽的花卉,它的香气淡雅而幽远,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两个词汇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最后两句“七年重到此,弹指涕如浆。”则是诗人对于这次重游焦山的感慨。这里的“七年重到此”指的是诗人已经离开这里七年时间,再次回到这里时,不禁感伤万千;“弹指”则是形容时间的短暂,诗人用“弹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涕如浆”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不禁泪流满面,泪水如同流淌的浆液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