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解析】 此句大意为每年寒食节我都要到大佛寺去烧香。上公,指寺庙里的和尚。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大佛寺,位于洛阳城东的伊阙山南。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在此凿山成寺。宋以后称“大佛寺”。 【答案】 译文见下。 注释:每年寒食节我都要到大佛寺去烧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佛寺的喜爱。作者在诗中以寒食节必到大佛寺烧香为题,表现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注释】清涟阁:水名,在今安徽桐城。平湖侵危台,天水相竞入:平湖的水流侵入危台。天水相竞,形容水流湍急。 萦回古屿间,空阔众境集;环绕着古老的岛屿,广阔的空间汇集了众多的景象。 大邦屏东南,开府记百十:强大的国家像屏风一样挡在东南方向,开创事业记录了许多成就。 胜游虽日来,面势忍遗葺:美好的游历虽然每天都在进行,但却不忍心放弃修缮。 能声绍岂弟,敏政常暇给:能够继承祖先的美德和谦逊
【注释】 抱书:抱着书。 南窗诗:指《南轩诗》。南轩:南面的窗户,借代书房。 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阴阴,树木茂密的样子;翙(pù),鸟鸣声;鬯,通“畅”,高兴的意思。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闲旷:因而省去懈怠,也喜欢闲适旷达。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放散开书卷以寄情于外,弯曲身体以追求自己所喜好的。 抚事杂欢怅:抚摸着事情而感到欢乐而又混杂着悲愁。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劳形,劳累身体;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弹乌:射杀鸟儿的动作。 2. 夷羿射赤日,霍然落天衢: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箭手后羿,他曾射下九个太阳。 3. 独成万世名,皆曰摧九乌:指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 4. 逼仄慨时俗,臂射妨四禺:描述当时社会风气不正,人们崇尚武力。 5. 谁能雏鷇间,计校死与枯:指人们无法分辨英雄与小人。 6. 孰谓党频频,莫黑相为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时,既要找出诗中的关键词,更要结合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本题中,“日夕车马烦,路绝临清伊”两句是说,黄昏的时候车马很多,因为路途遥远(所以)道路断绝了。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车骑很多,因为路途遥远(所以)道路断绝了。云彩映照出水色,我极目远望,只见它们相互逶迤延伸。饮马清泠泉,凉风吹人衣。白石可以数得过来,游鱼依然俯视着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一般思路是:先解释全诗,然后指出其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作用及运用的艺术手法;最后赏析其内容或艺术手法等。 “十月一日”的意思是:十月初五,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句交代了时间。 “十月西北风,肃肃天雨霜。”的意思是:十月西北风吹起,天气寒冷,天降秋霜。这一句写节令特征。 “节物感人多,客子心内伤。”的意思是:节令之物使人心伤意乱
【注释】冯当世:即唐代诗人冯当世。生:生日,生日贺词。冯当世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出生。其二:作者对友人冯当世的生日诗作的赏析。阳月:指农历五月。旦:天亮。商行:指秋天的傍晚。声华:声望、声誉。盛际:鼎盛的时代。勋业:功勋事业。前修:前人。旧物:指过去的事情。公望:指高尚的名声。砺与舟:指磨励自己,就像船一样在风浪中前进。谏行:规劝君主。扶:支持。庙算:指朝廷的决策。威克:能够克制敌人
【注释】 竹床: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床。 炎光裂厚地,江汉如燖汤: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江汉就像被火煮沸的水一样。 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关上门,享受舒适的睡眠,这美好的床让我感到愉悦。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你为何如此偏爱它呢?这是因为它是由竹子编织而成的,散发着一种清凉的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我侧身躺着,用手触摸着玉石般的月光,感受着雪一样的清凉。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黄令洒然堂周围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叔度万顷陂”,意思是说黄令洒然堂前有一片广阔的水塘,面积有一万顷之多。这一句通过对黄令洒然堂前水塘的描述,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清浊谁能料”则是说,无论清还是浊,谁又能预先知道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割鸡用牛刀,吾亦寄一笑”
南窗诗 其一 习静觉自逸,养恬遂忘俭。 始知一席安,不比千乘忝。 微风触乔木,清气袭珍簟。 心空物莫喧,神超梦无检。 簟瓢敢望回,弦歌欣与点。 彼哉晋楚富,吾道安用慊。 注释: ①习静:静坐,这里指专心读书或思考问题。②养恬:修养淡泊宁静的情操。③一席安:指一个安静的地方。④彼哉:他们。⑤晋楚:泛指战国时期两个强国。⑥慊(qiàn):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窗下读书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