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竹枝词三首 其三: 水清三百六十滩,桃花春涨近眼前。 催归不待临歧语,昨夜子规啼到天。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水清三百六十滩,桃花春涨近来生。 - 词语注释与解释: "水清"指的是清澈的河水;"三百六十滩"可能指的是河流上有许多险滩;"桃花春涨"形容春天时河水上涨;"近"表示时间接近或发生;"生"意味着新生或开始生长。 - 诗句翻译: 清澈的河水流淌在三百六十个沙滩之间,桃花开得正盛
竹枝词三首 其一 涧水泠泠清见沙,妾心如水谅无他。 愿言莫学杨花薄,一逐东风不恋家。 注释:涧中的流水清澈见底,我的心情像这涧水一样平静,没有其他杂念。请不要忘记像我这样忠诚的人,不要像杨花那样随风飘荡,一旦被风吹动就会离开故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忠贞不渝,以及他对爱情的坚定信念。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立场。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注释:在东面窗前,我正忙碌地织着翠色花纹的罗巾。我殷勤地把织好的锦缎赠送给你,请你别用来买笑取乐。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绣房中为丈夫准备春天穿着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了女子对丈夫深深的爱意以及她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注释】 撑船采菱:用桨划船,采集菱角。懊侬:古乐府《子夜歌》有“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江作暮潮。暮云随帆开,千里送斜晖。对海而唱此曲,所恨处,鱼龙潜跃,琥珀动摇。”此处指女子在傍晚时分撑船采菱。三寺:泛指寺庙。打鼓声:暮钟是寺院中敲给僧众听的报时用的木梆声。 【译文】 采菱姑娘撑着船来,采菱的歌声使人心烦。 夕阳西下风起人归去,三座寺里响起了暮钟。 【赏析】
诗句释义: 1. 当湖十首,其五 - 这是一首关于西湖的诗。"当湖"指的是杭州西湖,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地方。"十首"表示这是一组诗歌的第五篇,即《当湖十首》中的第五篇。 2. 东田社鼓 - “东田”可能是指杭州附近的一个地名或农田,“社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在丰收季节进行庆祝。这里的“社”指的是土地神,“鼓”是打击乐器,“社鼓”指的是土地神的鼓乐,用于祈求土地神保佑丰收。 3.
竹枝词 当湖十首 其二 案山晓翠蒙蒙晓翠湿鞋弓,天晴来上案山峰。 从头一望珠楼好,港口条条戏九龙。 注释:蒙蒙的早晨的云雾使得翠绿的山峦变得朦胧,我走在湿漉漉的山路上(脚踩到泥地发出沙沙声)。晴朗的日子来到案山上(案山即指浙江杭州西面的青山,位于钱塘江与西湖之间),抬头远眺,看到那美丽的珠楼。港口边排列着长长的船只,仿佛在嬉戏。 赏析:此诗是作者游历杭州时所作的一首描写风景的诗歌
【注释】 当湖:指太湖。十首:这里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琵琶行》中《浔阳江头送别》一章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其中就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之句,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场景称为“送客”或“送别”。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旧绿汀:即古时汉阳城。阿郎:男子。东湖: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春沙:泛指春天里的沙地。踏青:春游。赏析
【注释】: 张家堆:地名,在今浙江省萧山县。堆,山坡。 书屋:藏书的房舍。 万卷:形容书籍之多。 扇扇:打开。碧纱窗:用碧绿色的纱制成的窗帘。影乱:窗帘随风摆动,影子杂乱。为郎:为谁剪灯。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南村书屋中一位女子深夜剪烛读书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书屋的环境与氛围。 首句“张家堆上屋层层”,描绘了书屋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张家的山坡上,层层叠叠
【注释】: 1. 六桥晴市:“六桥”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桥。晴日里的市场,热闹非凡。“鲜船”、“黄鱼”、 “绛缯”,都是描写市场上的景象。 2. 三尺黄鱼似绛缯:形容黄鱼的颜色像红色绸缎。 3. 阵阵腥风朝市散:指清晨的商贩叫卖声和鱼腥味随风飘散。 4. 红旗影里买春冰:指人们购买新一年的春天冰块。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杭州六桥晴市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繁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注释】: - 竹枝词:一种民歌形式,源于巴楚地区,后流行于长江中下游。 - 当湖:指杭州的西湖。 - 十首:这里指的是《当湖十绝》,是一首描写当地风俗和风景的诗。 - 其九:表示第九首。 - 霍氏行祠:指的是位于杭州城东的霍王祠,是为纪念霍去病而建。 【译文】: - 花街的东畔是我的家,闲暇时观赏迎神赛神活动直到傍晚放衙。 - 红旗飘扬春色已尽,霍王祠下采着藤花。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