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注释:在杨柳堤边去采莲,柳枝低拂着船儿。嘱咐孩子们别随便折断,留着等到郎君到来时作马鞭。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民歌。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杨柳依依,碧波荡漾,姑娘们采莲归来,轻拂着柳条的船儿载着她们缓缓驶来,她们向岸边的儿童吩咐道:“不要随意折断我们的柳枝!”而当小伙子们来到河边时,姑娘又嘱咐他们:“等会儿我们回来时,你们可以用这些柳枝做马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 竹枝词:一种民歌,流行于湖南、湖北、四川一带。 美人:美女。 钱塘江:即浙江的杭州湾。 苏堤:位于杭州西湖西侧的一条长堤。 裴航:唐代人。 种玉杵:种玉杵是古代用来捣衣的石杵,这里借指女子。 【赏析】 《竹枝词》原为乐府曲名,后被民间广泛传唱,内容多写男女爱情。这首竹枝词写的是杭州西湖美景,表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美人”与“钱塘江”、“苏堤”
竹枝词袁宏道评曰:刘荪州无此奥风前烛焰片时红。马首西时马尾东。两只鸳鸯睡不醒,一只相思愁杀侬。 译文: 在竹枝词中,有这样一句:“风前烛焰片时红。”意思是说,当风吹过竹林,竹子的影子投射在地面时,就像是一片红色的烛光。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文人雅士们,他们在夜晚饮酒作诗,常常伴随着烛火的光芒,那烛火的光与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接下来的诗句:“马首西时马尾东
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湖南、湖北等地区的民间歌谣形式。袁宏道评曰:刘荪州无此奥(刘荪州是清代诗人刘献廷的别号,他以擅长写竹枝词著称)。笼中鹞子不得出,笼外要入将奈何?一边虫粘蜘蛛网,一边窗打扑灯蛾。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湖南、湖北等地区的民间歌谣形式。袁宏道评曰:刘荪州无此奥(刘荪州是清代诗人刘献廷的别号,他以擅长写竹枝词著称)。笼中鹞子不得出,笼外要入将奈何?一边虫粘蜘蛛网,一边窗打扑灯蛾
【注释】: 1. 竹枝词: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歌调,多以七言四句为一绝。本诗即采用这一体裁。 2. 秋日高城大道边:秋高气爽的时节,在高大的城墙旁宽阔的大街上。 3. 黄花无处不金钱:到处可见盛开的菊花,而其颜色如金钱般金黄。 4. 撩钿惹鬓无他事: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撩拨着发上的簪子与鬓发,没有其他的事情。 5. 只助青楼镜裹妍:仅仅用来衬托女子的美丽,使她们更加艳丽。 6. 青楼:泛指妓院。 7
【注释】弄玉: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乐神。箫:乐器。凤楼:凤凰形的楼阁,这里借指歌舞之地。凤鬟:女子的发髻。度曲:唱歌。遏行云:挡住飘动的云彩。 译文: 弄玉在凤楼吹箫,凤髻女也轻轻起舞。秋月双眉微微上扬,一弯新月如画。直挡着行云,仿佛雁群掠过。 赏析: 此诗写歌妓之美貌、才艺。首句写歌妓吹奏箫声,其声如凤楼凤髻;次句写歌妓之姿容,其姿如凤楼凤髻,而舞姿亦似风中之凤。三句写歌妓之容颜,如秋月之明洁
诗句原文: 郎到家时春正忙,愿郎看蚕奴采桑。 去年蚕死犹自可,今年蚕死愁杀郎。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 1. “郎到家时春正忙”:这里的“家”指的是家国或家庭,可能暗示了诗人的家乡正在春天忙碌的景象。 2. “看蚕奴采桑”:这里的“蚕奴”可能是指负责养蚕的人,而“采桑”则是指采集桑叶。 3. “去年蚕死犹自可”:这里的“去年”指上一年,意味着前一年虽然有蚕死亡的情况
. 湖日初明湖水涯。 注释:湖上的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了湖边。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湖面被阳光照耀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主人公对这一天的到来感到欣喜若狂。 2. 门前鹊鸣郎到家。 注释:门口传来喜鹊的叫声,表示主人回来了。 赏析:这句诗通过“鹊鸣”这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家中有喜事到来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喜庆氛围。同时,“郎”字的使用,也让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婚嫁传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贴近生活
我们需要将这首诗的每个句子进行拆解并翻译。 1. 前船夫问后船夫:这里的“前”和“后”分别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船夫,而“问”则表示这两个船夫之间在某种情境下的交流。 2. 尔在河南运米无:这里的“尔”可能指的是前船夫,而“在河南运米无”则是询问后船夫的情况。 3. 九十石粮车十辆:描述了前船夫所运输粮食的数量,其中“九十石”是粮食的重量单位,“十辆”则是形容车辆的数量。 4. 几多牛疋几人驱
南客新来北地居,莫因莼菜忆三吴。椹子酒胜桑落酒,槎头鱼赛细鳞鱼。 注释:南地的客人刚来到北方定居,请不要因为怀念江南的莼菜而想念苏州。椹子的酒比桑叶酒好,木筏头的鱼胜过细鳞鱼。 赏析:这首词是写诗人在异乡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首句“南客新来北地居”中的“南客新来北地居”是指来自南方的人到北方去居住。次句“莫因莼菜忆三吴”中的“莼菜”是指莼菜汤、莼菜羹等,这里指的是思念家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