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注释】 挂帆:船帆。挝鼓:敲打战鼓。耽耽:形容鼓声的急促响亮,也形容人忙碌。蚕:比喻船只很多。朝南、北:指南北各地的人来来往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和洛阳两个大都市之间的人员流动情况。诗一开头,诗人就描绘了长安与洛阳之间船帆高张,战鼓咚咚的繁忙景象。然后诗人又以“南船北船密如蚕”作比,形象地刻画了当时两地之间人员往来频繁,船只络绎不绝的热闹场面。最后两句是说:“往日南方人纷纷来北方
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 行客怕风兼怕水,几时上得吕梁洪。 注释: 《竹枝词·春来日日起狂风》是明代诗人唐之淳所作,描述了春天来临之际的狂风暴雨景象。 春来日日起狂风:春天到来时,天空中突然刮起了狂风。 不分南北与西东:狂风来势凶猛,没有方向和界限。 行客怕风兼怕水:行走在外的人害怕狂风和暴雨。 几时上得吕梁洪:什么时候能够渡过吕梁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来之际的狂风暴雨
注释:新黄河与老黄河相连,河上船多如同蚂蚁阵。一派渔歌仿佛天籁,让人感叹人间真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河两岸渔民繁忙的景象。诗中“新黄河接老黄河,河上船同蚁阵多”形象地描绘了黄河两岸渔民劳作的场景。诗人通过比喻,将船比作蚂蚁阵,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接着,“一派棹歌天上落,分明口口叹阿㗻”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民们劳作的欢快氛围。这里的“棹歌”指的是渔民划船时发出的声音
【注释】 金龙王:河神的别称。 河干:即今洛阳城西北,黄河与洛河交汇处。 刲羊:宰羊。 烧酒:指祭祀所用的酒。 杯盘:指祭品。 乞好风:祈祷神灵保佑。 行半月:走了半个月。 衣冠:指祭祀用的礼服冠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洛阳河干参加庙会的情景,反映了唐代民间风俗之一角。诗中“金龙王庙在河干”,“河干”是指洛阳城的西北面,是黄河与洛河汇合之处。“刲羊烧酒上杯盘”,描绘出当地居民祭祀时杀羊
注释1:潋子:指江中的水,滟滪堆。 注释2:防潋子向中流:为了防止船只在滟滪堆处翻沉。 注释3:外倒风多里倒忧:意思是说,虽然外面倒着船,但是里面倒着的是风。因为风会推着船前进,所以尽管外面的风很大,里面的船却是逆着风行驶,反而感到忧虑。 注释4:邳州徐州又济州:邳州、徐州、济州分别是古代中国江苏、山东等地的地名,这里指的是从邳州开始,经过徐州,最后到达济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南市一带。 赏析
【注释】:亭亭:直立的样子。阑:尽,无余。风荡:风摇动。自怜:以……为自怜,自伤。新妆:新做的梳妆打扮。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通过写秋荷、夏荷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愁苦心情。前两句写的是荷花的娇柔美丽和露珠风荡后的状态,“亭亭”形容荷叶长得高而直;“阑”指荷花已到了凋谢的时候。“露珠风荡不成团”,意思是说荷花在露水滋润和微风摇曳中显得格外娇柔美丽,然而当露珠被风吹落以后
湖上闻郎歌《竹枝》,湖中莲艇便轻移。 却言郎度潇湘去,折得荷花空泪垂。 注释:湖上听到丈夫唱歌《竹枝》,湖中的莲船因此轻轻移动。但又说丈夫要渡过潇湘,只能折得荷花空自流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湖上夫妻听夫君唱《竹枝》时的情景。丈夫的歌声在宁静的湖面上回荡,激起涟漪,莲船因此轻轻移动。然而,丈夫的离去使得妻子感到无比的悲伤,她只能折得荷花空自流泪。诗中的"湖上闻郎歌《竹枝》
【注释】 竹枝词:唐代风俗,以歌谣民歌的格调写男女情事。“巴”指长江三峡一带,是古代女子送郎远行的地方。下巴东,指郎到江陵一带去。 阳云:即朝云,这里指情人。 【译文】 闻听郎君昨夜从巴东出发,烟雾苍茫山峦重叠万重。一片朝云飘飞不定,不知郎君的踪迹在何处? 赏析: 《竹枝辞》原是民间情歌,内容多反映男女爱情生活。这首诗就是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出郎君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听说郎君昨夜从巴东出发
注释:船头雾气弥漫,浪花飞溅;船里风起雨来,湿透了衣衫。独自驾着竹制的小桨船下莲花洲,却见郎君不在,空船归来。 赏析:诗中通过“烟暝”、“浪花飞”的描绘,生动地勾勒出船行水上之景,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而“舟中风起雨湿衣”则更增添了几分凄清、落寞之感。最后一句以“独棹兰桡下莲渚,迎郎不见又空归”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思念之情,又巧妙地点明了诗歌的主题——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释:春雨和春风都带来了强烈的花意,是谁家的溪边洗衣的姑娘?不管水流如何,花心已经乱了,而落花却能使水面散发出香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溪边的景色和浣花娘的勤劳形象。前两句写景,用“狂”字形容春天的花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后两句写人,浣花娘勤劳朴实的形象跃然纸上。全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