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竹枝词》,郎从月下看吴钩,妾向郎前问所由 闻道敌人今未灭,将欲西去觅封侯 【注释】: 1. 竹枝词:一种诗体,源于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 2. 郎:指年轻的男子。 3. 吴钩:古代的一种弯刀,象征武力。 4. 闻道:听说。 5. 敌人:指入侵的敌人。 6. 今未灭:还没有被消灭。 7. 西去:往西走,指出征。 8. 觅封侯:寻求封赏和荣誉。 9. 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
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浪近来生。催归不待临歧语,夜夜子规啼到明。 注释:三百六十滩,意思是说有三百零六个水道。桃花春浪,指的是桃花盛开时,江面上泛起的波涛。近,是最近的意思。催归,催促回家。不待临歧语,意思是不需要告别的话。临,指离别。子规,即杜鹃鸟
注释: 四月,秧苗已经长得很茂盛,五月,稻花初开。稻花初开的雨露照在堤坝上,景色非常美丽。大家带着美酒去商贩农民家拜访,不要让他们被西风吹到田里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春天美景的诗。诗人以竹枝词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稻田、田野的景象。 第一句“四月秧青五月齐”,描述了四月份水稻已经长成了绿色的秧苗,到了五月,稻子已经齐腰高。这里的“青”和“齐”用来形容稻谷的颜色和高度
竹枝词 东家女儿食兼珍,西壁含饴但素羹。待各长成十五六,食贫嫁得好良人。 注释: - 东家女儿:指东家的女儿们。 - 食兼珍:吃的食物既美味又珍贵。 - 西壁含饴:形容西墙边的孩子吃着含着的糖。 - 但素羹:只有清淡的食物。 - 待各长成:希望他们都能长大成人。 - 十五六:十五六岁,指青春期。 - 食贫嫁得好良人: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能嫁给一个好丈夫。 赏析:
译文: 门前小童唱着竹枝词,花下美人送上和词。只能听见声音,却不能看见人,好像在诉说离别的哀怨。 注释: 竹枝词:古代一种歌曲名,多为民间歌谣,多咏男女恋情。 稚子:幼小的孩子。 竹枝词:古乐府《竹枝辞》旧题。 佳人:美人。 和词:应和的歌词。 闻声:听见歌声。 不得:看不见。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犹似:好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站在门前唱着竹枝词
竹枝词 欢爱莲花紫艳妆,侬爱莲花白雪光。一夜东风吹雨急,虽同落地各衣裳。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巴渝地区的民歌体裁,多以七言四句为一组。这首竹枝词描绘了莲花的娇艳与纯洁,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译文: 我喜爱莲花的紫色妆容,而你却偏爱它的洁白无瑕。一阵东风袭来,雨水急促,尽管我们同时落地,但各自被风雨打湿,变得不再那么干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
注释: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体裁,多在酒宴上演唱。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画面中的人物和景物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赏析: 这首诗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中的贵人高纛引褰帏,形容贵人的威武和气势;团扇交摇污满衣,描绘了贵人手中的团扇,扇面的花纹随着风的吹拂而摇曳生姿,使得衣服上也沾染上了点点污渍;只见长松箕踞者,形容长松高大挺拔,犹如一位老者般沉稳
注释:早晨我向东望去,只见云霞缭绕,火红一片,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突然间,天空中传来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雷声。 乍暖乍寒无住著,十二时中总世情。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让人捉摸不透。十二个时辰(一天24小时)之中,总是充满了世间的种种情感和纠葛
江南一雪苦非常,湖上空余橘柚乡。 万树千头零落尽,于今那得洞庭霜。 诗句注释: 1. 江南一雪苦非常:描述江南地区经历了一场异常的暴雪。 2. 湖上空余橘柚乡:指在大雪过后,湖水中只剩下几块漂浮的橘子和柚子。 3. 万树千头:形容树木的数量极多,难以计数。 4. 零落尽:表示所有树木都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几乎全部被摧毁。 5. 于今那得洞庭霜:意味着现在哪里还有洞庭湖的秋霜呢
湖船来往惯风波,尾后黄旗飞虎图。 一夜王程三百里,枇杷明日进留都。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中第一句:“湖船来往惯风波” - 字面含义: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船只频繁来往,习以为常地经历着风浪。 - 深层含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亲身经历或目睹的湖上船只往来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文化背景: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的壮阔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