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
诗句: 所谓伊人天一方,园枝新好寄东窗。 译文:我思念的人在天之涯,园中的新枝好用来寄托我的情思,寄托在东窗之上。 注释:- (1)“天”:这里指遥远的空间或地点。- “伊人”:这里指我所思念的人。-“园枝”:这里指园中新生的树枝,象征新的情感寄托。-“东窗”:古时候窗户多向东开,这里借指家中的东窗,代表思念的对象所在之地。-“濛濛”(méng):形容雨气弥漫、模糊不清的状态。-“时雨”
昌甫以诗送香任尚书任和答且辱见及次韵昌甫不必寄尚书也 其一 夏衣轻体凉絺绤,忘却禦冬寻敝襦。 且玩章泉香与句,闲来服用更何须。 注释: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此篇当为赠别之作,昌甫以诗送香任尚书任和,而昌甫则答诗并作次韵。昌甫说:我送你夏衣,使你在炎热的夏天中感到清凉舒适
注释:我饭后去邻家探访,看到水东家的竹林和树木都很萧瑟,蓼花也盛开。 绝口不谈闲事,只寻找棋具来看煎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在水东家闲庭信步的场景。诗中“竹树萧森”形容环境清幽,而“蓼着花”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诗中的“绝口不谈闲事”,表现出诗人对俗世的超然态度。最后一句“只寻棋具看煎茶”,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情趣
【注解】 1. 旋:立刻 2. 荆条:即荆篱,用荆棘编成的篱笆。 3. 般:搬来。 4. 沙土:即沙堤,用沙石砌成的堤岸。 5. 闲(xián):无事之时。 6. 藜(lí):一种草本植物,茎叶可食,俗称“狗尾巴”。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在自家的园子里,修补篱笆,修整堤岸。他看到青山横卧在他的拐杖上,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首联写诗人在闲暇之余
【注释】 1. 二十九日:即二十四日。 2. 荆扉:荆木做的门,指草屋或茅屋。 3. 城市红尘:城市的尘埃,指人世间的纷扰与污浊。 4. 井水欲干犹可忍:意即井水快要干了,还可以忍受;比喻生活的艰辛尚能承受。 5. 空山不旱:形容山林中的百姓生活富足,没有遭受旱灾之苦。 6. 已常饥:经常有饭吃,形容百姓生活安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
【小憩成季书室】 已喜青山在眼前,午阴佳树更清圆。 枕书闲与寻幽梦,洗尽京尘意洒然。 注释: 已喜:已经很高兴了 青:青色 眼前:面前 午阴:正午的阳光 佳:好 圆:圆满 枕:靠着 闲:闲暇之余 寻幽梦:寻找幽静的梦境 洗尽:彻底清洗掉 京尘:京城中污浊的尘土 意洒然:心情舒畅愉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间读书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放松。诗人在青山绿水之间
【注释】 车尘:车子扬起的尘土。 世氛:世间纷扰、污浊之气。 野水:野外的水流。 闲花:随意开放的花朵。 流影:流水映出的倒影,也指流水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世俗纷扰与世无争,远离尘嚣,自然景色清新美好(“车尘不到世氛远”)。独自在大自然中,欣赏那自由自在的溪流和水中的倒影,任其随人而去(“野水闲花景最新”)。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远离红尘喧嚣
绝句 一年春好处,东望是皇州。 柳色梅花外,数声羌笛浮。 诗句解读: 1. “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强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它突出了春天在一年中的独特地位和美丽,暗示其他季节无法比拟。 2. “东望是皇州”:这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某处望向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皇州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这种情感可能源于诗人对皇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个人经历的深厚情感。 3.
【注释】 感兴:诗人在长安时,作《感兴》诗十首,这是第五首。 “一生”二句:此诗是作者自述其为诗人的历程。言他毕生精力都放在写诗上,到了成诗时,自己反而不能控制自己了。 “脱着”二句:指诗人在皇帝面前脱去衣冠,面对神武皇帝,自己却感到手足无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其在长安时期为诗人的历程。前两句说他平生精力都投入到诗歌创作当中,等到诗歌创作达到成熟时,自己反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具体分析。本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杨柳青青烟柳绿,榆红似火新雨余。”这是描写春天的景致,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