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经月掩荆扉,城市红尘十丈飞。
井水欲干犹可忍,空山不旱已常饥。
【注释】
- 二十九日:即二十四日。
- 荆扉:荆木做的门,指草屋或茅屋。
- 城市红尘:城市的尘埃,指人世间的纷扰与污浊。
- 井水欲干犹可忍:意即井水快要干了,还可以忍受;比喻生活的艰辛尚能承受。
- 空山不旱:形容山林中的百姓生活富足,没有遭受旱灾之苦。
- 已常饥:经常有饭吃,形容百姓生活安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炎蒸经月掩荆扉”,意思是炎热的夏天经过了一个月,仍然遮挡不住那扇简陋的茅屋。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不畏艰苦的场景。他们忍受着酷热和蚊虫叮咬,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为生活而努力。
第二句“城市红尘十丈飞”,则将视角转向了城市。诗人感叹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仿佛是十丈高的灰尘在空中飞舞。这里的“红尘”一词,既指城市的尘埃,也象征着人世间的纷争与诱惑。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井水欲干犹可忍,空山不旱已常饥”,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的生活状况。诗人说,即使井水快要干了,农民们也能忍受;即使是空山,他们也常常有饭吃。这里体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