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凤凰台上,远望故乡的关口。大地荒芜,时间流逝,旧日将军已不再闲居。 自己创作了一首《鄂王》词贴在墙上,重新整理过去的河山。 【注释】 凤凰台:相传为汉将窦宪阅兵之地 故将:指从前的将军 自写:《鄂王》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鄂王:指古代著名将领项羽。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诗中描写了诗人遥想往昔,对家乡、祖国山河的无限怀念。诗人以“凤凰台上”开篇,点明题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和分析诗意、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主旨和情感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山村即目”意为:山村景色一览无余。“己亥”“稿下”,是作者的字号。“清光绪二十五年秋”为写作时间。“西风夕照中”是写作地点。“一角西风”,是季节,秋天;“夕阳”,是时日,黄昏。“断云东岭雨蒙蒙”是自然景象
注释: 唱彻陂塘买未能,乡心闲写大吴绫。 秋来烟雨楼头梦,饱啖莼鲈羡季鹰。 译文: 我唱歌唱到湖上小舟的尽头,却未能实现买船的愿望,只能将乡愁写在大吴的绫罗上。 秋天的烟雨中我在楼上做着美梦,我渴望像季鹰那样吃着鲜美的莼菜和鲈鱼。 赏析: 这首《题絜斋丈鸳湖舟隐图十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作品。全诗以“乡心”为主题,通过对家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小除日与晓沧游开元寺 ,遂西过叩齿庵,傍城根园池抵南门,登楼晚眺作 其三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注释:在腊八这一天,我同晓沧一起游览了开元寺。然后向西走到叩齿庵,沿着城墙根下园池走到了南门,登上高楼眺望远处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腊八这一天与友人一起游览开元寺、叩齿庵和南门的美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满城忙趣迫年终,翻笑禅门兴俗同。】 注释
【注释】己亥稿: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己亥集》。 东山:即东山,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山上有东山寺。 春泉:春天流经山间的泉水。涧:山间溪水。潺潺:水流声。 古院:旧有的庭院。 碧桃:一种树名,花为红色。 望仙桥:位于东山之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东山景色的小诗,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山中春景,表现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诗的首句写山间清晨,泉水潺潺,映衬着寂静的古院
小除日与晓沧游开元寺,遂西过叩齿庵,傍城根园池抵南门,登楼晚眺作其四(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眼看烂漫好年光,城上高楼野趣长。 斜日细吟南涧句,蓣薯花紫菜花黄。 注释: 眼见着美好的时光在流逝,城楼上的高楼展现出一种野趣。 傍晚的时候,我细细吟咏着南涧的诗句,山药和紫菜花开得正艳。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小除日游览开元寺时的情景。他看到城市中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在傍晚的时候
这首诗是一首日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太阳和人类命运的看法。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详细解释: 彼虽障日日固在,但用魔法胡能长? 意思是说,尽管有天体阻挡,太阳仍然会升起。这里用了“魔法”一词,暗示了人类的力量无法抵挡自然的力量。 天工自古贵人亮,此理维圣为能详。 这句话表明,自古以来,高贵的人就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这里的“此理”指的是自然规律或道理。 昔垂佛日使西照,天龙八部走且僵。
《冲虚观 其二》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懒游大海龙常伏, 寂守空山虎亦喑。 自把瘿瓢浇药去, 洞门花落昼沉沉。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诗词原文: 懒游大海龙常伏, 寂守空山虎亦喑。 自把瘿瓢浇药去, 洞门花落昼沉沉。 2. 译文注释: - “懒游大海龙常伏”:形容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如同龙在深水里潜伏。 - “寂守空山虎亦喑”
【注释】 南园:即指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乙巳年(1875):作者第一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 丙午年(1846):作者第二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 丁未年(1847):作者第三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西湖新语》的出版年份。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第三次去杭州时
注释: 四姑嶂下花始开,九子岭边闻晚雷。蒙蒙细雨一帆重,人向春云来处来。 四姑嶂:地名,在江西吉安。 九子:指九子岩,在江西吉安。 蒙蒙:细而密的样子。 重:重叠,重叠的船篷。 人向春云来处来:像人的行踪一样,船随着春天的云彩飘来。 赏析: 这首诗是辛丑年、壬寅年(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作者在江西吉安写的诗。诗人在这期间游览了四姑嶂和九子岭的美景。他看到四姑嶂下花朵开始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