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注释:我在楚伧汾湖边,为画中的梦魂哀悼。我轻轻地将她葬在浅水岸边的土中,这比在千年之后的重修更为珍贵。我想起那曾经的故家乔木,心中不禁伤感。 赏析:诗人以“临流浅土”来葬婵娟,既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也表现出诗人对死亡的冷静、超脱的态度。诗人用“重摩胜国年”来形容自己重新整理和修缮故居的过程,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诗中还提到了“别有故家乔木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注释】 忆上杭旧游:忆,思念;上杭,地名,在今福建省上杭县;旧游,过去的游乐生活。知是烟痕是露痕,四山一碧竹连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怀念的是烟痕和露痕,四周的山峦都是一片翠绿,村庄里竹子连成一片;我怀念的是那些制纸的人家,他们的房子都临着溪水,水碓声中,白日里就掩上门了。家家制纸临溪屋,水碓声中昼掩门:意思是说:每家每户都是制作纸张的人,他们房子靠近溪水,水碓声中白日里就掩上门了。
【注释】 寄亦璞罗定军次:寄,赠送;亦璞,指李白的字;罗定,唐代地名;次,停留、驻扎。安之,指李白的友人杜甫;抑胜,指李白的朋友高适。几人知:谁人知道呢?草木皆生意:草木都充满生气。上大旗:登上大旗杆。 【赏析】 诗是赠给罗定军的。“寄亦”二句,意思是问:你问起我的诗作时,我该用何等的文词来表达呢?“安之”二句,意思是说:你问起我的诗作时,只有杜甫和高适二人知道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东南山豁大河通”“四面青山三面水”两句,写诗人对故乡东南一带的熟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夕阳中”“如画”一句,是诗人登高远眺,看到自己家乡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得美丽如画,抒发了诗人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答案】 译文:东南方向开阔,江河畅通无阻;汀江向南而来,又折向东流去
【解析】 本诗为五律,前两联是写诗人的游历。首联“偏传绝学”,点明作者在上杭游历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东夷”的遗民。颔联“寥落中原事可知”,则进一步写出了游历的目的,即为了了解当年中原沦陷区的情况。颈联“今日阳明祠下过,冥冥雷雨读残碑”,是写诗人游历的结果:来到阳明祠下,正遇上阴云密布,暴雨如注,于是他就冒着倾盆大雨,在残碑前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尾联“冥冥雷雨读残碑”一句是全联的重点
注释:我三年前没有辜负与你约定的诗约,你曾经为我准备了酒来留我。如今我归乡的希望已经落空了,眼前却是沧海横流,形势复杂。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在上杭与友人相会的情景之作。首句“三年不负题诗约”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相会的期盼和渴望。第二句“十日曾为置酒留”,则描绘了诗人为了与友人相会而精心准备的情景。第三句“如此溪山归未得”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归乡的无奈和失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唐诗进行赏析”,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内容上要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情感基调,表达效果等;形式上要注意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及诗人的创作背景等。本题中,“柿叶微丹栗叶黄,园林无限好秋光”一句,写秋天的景致,应是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之美。“我来刚在春风里,万树梨花玉雪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赏析诗句,需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深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斗旁拜鬼都何益”,意思是说在朝廷当官的人,即使再怎么卑躬屈膝地去拜见那些鬼蜮小人,又有什么用呢?“百尺楼头看天象,古来豪杰尽星辰”,意思是说登上高楼远望,只见天空中星星点点
诗句解释: 1. 春潮欲上水松阴 - 春潮:春天的涨潮,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欲上:准备上升或即将到来的意思。 - 水松阴:指水面上的柳树林荫,增添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春梦迷离不可寻 - 春梦:春天的梦境,通常与美好的愿望和幻想相关联。 - 迷离: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不可寻:无法找到或追寻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失落感或者无法实现的愿望。 3. 人去堂空帘不卷 - 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