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诗句解释: 1. 春潮欲上水松阴 - 春潮:春天的涨潮,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欲上:准备上升或即将到来的意思。 - 水松阴:指水面上的柳树林荫,增添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春梦迷离不可寻 - 春梦:春天的梦境,通常与美好的愿望和幻想相关联。 - 迷离: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不可寻:无法找到或追寻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失落感或者无法实现的愿望。 3. 人去堂空帘不卷 - 人去
南园感事诗五首 五百年间几劫灰,南园非复旧池台。 溶溶玉带河边水,曾见张乔照影来。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五百年间几劫灰,南园非复旧池台。”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变迁的感慨。"五百年"可能指的是从某个重要历史事件或时期算起的时间跨度,而“劫灰”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更迭。"南园非复旧池台"则表明这个曾经熟悉的场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不再像过去那样。 2. 译文及翻译
南园感事诗五首·其一 岂独伤心为古人,五年前事迹俱陈。 青青几树河桥柳,不待飞花已送春。 此诗由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是《南园十三首》的第五首。诗中“岂独伤心为古人,五年前事迹俱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物离合的感慨;“青青几树河桥柳,不待飞花已送春”则描绘了春天来临,柳树发芽,却无需等待飘落的花瓣就迎来了春意的景象,寓意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自然更迭。 南园感事诗五首·其五 春潮欲上水松阴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由江西上饶至福建上杭时所写。诗人在游山观水的过程中,有感于眼前所见之景而联想到自己曾经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思。“江随山势百千盘,江上春云酿暮寒”,首句点明游踪所至之地——上杭,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即游山。第二句写游中所见之景:群山环抱的江水蜿蜒曲折,江上的云彩随着山势变化,时而浓密时而稀薄,仿佛是在酿造着什么。一个“酿”字将景物拟人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 译文:春田里草茫茫一片,油菜花开烟云缭绕。鬼谷祠边春意盎然,淡云微雨过后的蓝溪桥上。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上杭旧游的五言古诗。首句“春田漠漠草萋萋”描绘了春日田野的景象:草木茂盛、绿浪滔滔,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次句“油菜花开烟叶齐”,描绘了春天田野中的景象
南园感事诗五首 一代风骚起海湄,千秋忠愤剩荒祠。 兴亡并作斜阳色,如此江山合赋诗。 注释:这五首诗是诗人在南园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中"风骚"是指才子佳人,这里用来指代有才华的人;"忠愤"则是指忠诚与愤怒,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情感。 "一代风骚起海湄":这里的"风骚"指的是才子佳人,"海湄"则是指海边,整句的意思是说一代才子佳人在海边崛起
诗句:女墙残月度钟声,捉鼻微吟笑洛生。 译文:女墙上残存的月亮透过钟声穿过,我不禁微微一笑,想起那些嘲笑洛生的文人。 注释:此诗选自清代作家丘逢甲的《南园感事诗五首》。“女墙”指的是古代城门上或城墙上的矮墙,用以防御敌人。“残月”意味着月亮已经残缺不全。“度钟声”指夜晚时分,寺庙中的钟声响起。“捉鼻微吟笑洛生”中的“洛生”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他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洛下书生”
【注释】 上杭:今属福建省。 林塘:幽静的园林。 三宿:指在一个地方停留了三日,即过夜。 神州:这里指国家。 【赏析】 忆旧游,是诗人在外地怀念故乡的一种表现。这首诗便是作者在上杭时对往昔的一次追怀。 “前年记作上杭游”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上杭,今属福建。前年,诗人曾到过上杭。 “路入林塘境便幽”二句,写上杭景色,突出其幽美。林塘,指上杭境内的自然风景。幽,指景物幽深秀丽,环境清幽寂静。
注释:我在上杭旧地游览,寻找墓碑亲自拜谒左丞的坟墓,发现他的谱牒都成了史书中的缺文。 七百年来,所有的遗老都已过世,再也没有人提及旧时的参军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无奈。诗中“寻碑亲拜左丞坟,谱牒都成史阙文。”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在上杭旧地寻找墓碑,发现谱牒都成了史书中的缺文的情景。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对逝者的思念更加深刻
【解析】 “黄坑”即黄坑山,在上杭县。“笋”指竹子。“绿蒙蒙地一兜行”中的“蒙蒙”形容竹叶浓密的样子。 【答案】 译文:忆及上杭旧游之地,那黄坑山下的黄笋是闻名的;可惜我来时它还未生发。我作为主人也去看竹,只见一片翠绿,如云似雾。 赏析: 此诗写诗人到上杭旧游之地重游所见。首句点出地名,二句写景,三、四句写情。全诗意境清新优美,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