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蕉叶,后两句借题写人,以蕉叶的不凋零来比喻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全诗用语浅明,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绿阴窗外渐看匀”一句,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在窗前郁郁葱葱的翠竹之中,一株雪白的蕉叶亭亭玉立,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着。这一句中,“绿阴”一词用得非常贴切、传神。它既写出了窗外翠竹的浓荫,也暗示了蕉叶的洁白。同时
【注释】 一骑:指诗人自己。风尘里,指行旅之中。千山:指群山。郭:指外城。县:小城,在城外。畏途:危险之地。落日:指傍晚。别思:思念之情。孤鸿:孤独的大雁。仗策:持着马鞭。心逾远:心情更加远大。谈诗:谈论诗文。气更雄:意兴更加豪迈。驱驰丈夫事:指有作为的人的事业。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无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中所写。首句“一骑风尘里”,点明此行的匆匆忙忙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要围绕“赏析”这一角度来组织答案。本诗为怀人之作,诗人在扬州时与友人开美相聚,两人同舟共济,相谈甚欢,但别后,诗人却思念友人之情难以抑制。“两地茫茫烟水愁”写自己对开美的思念;“此夜雪深江树暝”写因思念而失眠,夜不能寐的愁苦心情;“可能无梦到扬州”写自己的愁思。 【答案】 译文:秣陵东上的小船又飘向扬州,两地遥遥,烟雾弥漫,愁绪万千。这个夜晚雪下得正紧
【注】笔:指松树的枝干;文笔峰:在湖南衡阳市西,相传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曾在此山读书。 【赏析】诗题一作《松》。 第一句说,这株古松耸立在湖南衡山之南的瘴疠海中,孤标独峙,与千家万户的楼阁相连接。“孤标”,是说它高峻挺拔,出类拔萃。“拔地”,即直刺云天。“接千家”,既形容其高,又形容其壮。 第二句说,这株古松上常年缭绕着袅袅云烟,有时还时隐时现,好像有五颜六色的东西在其间往来浮动。“缭”是盘旋
【注释】戊戌:指农历的除夕。除夜:旧时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即除夕夜。泪烛:点燃了泪水的蜡烛,形容悲伤流泪。黯将灭:蜡烛即将燃尽而昏暗不明。啼乌:指乌鸦。耿未眠:仍然没有入睡。暗风:寒风。湿梦:被风吹湿了的梦境。夜雨:夜晚的雨水,指连绵不断的雨。忽连年:忽然间好像连年不断似的。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情景的诗作。全诗以“泪”和“夜”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风儿吹动着袖子,自己自在地翩翩起舞,斜倚在幽寂的书房,怨叹着夕阳西下。不要以为柔弱的树枝能够承载雪白之物,罗衣偏称玉为妆。 赏析:此诗以商叔护自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坚韧的品质
【注释】 韦园:即韦庄的住宅,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过韦园作:经过韦庄的住宅时所作的诗。 清池不濡轨:指水很清澈,没有沾湿车轮的痕迹。 时有幽鹭浴:不时看见幽深的池塘里有野鸭在洗澡。 临流:面对流水。 微风来:一阵和煦的微风吹过来。 端坐:端正地坐着。意已足:心情已经很愉快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夏日经韦庄住宅时所作。首句“清池不濡轨”,是说水非常清澈,连车轮都没有沾湿一点痕迹
涂中杂诗 风吹尘世变,白发染霜裘。月照归途远,桥横独行休 译文: 风尘之中时光易转,苍老之发被尘埃侵染。 上马踏过村头明月,回马时却见独木桥横。 赏析: 《涂中杂诗》是明代诗人陶望龄所作,表达了诗人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感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巅”“蹄”“颊”,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兰亭 千载清风王右军,重游今日感斯文。 幽兰孤芳自流泉,古木萧疏对云烟。 江左风流悲往昔,越山辞藻见诸君。 酒阑莫问兴亡事,巷口乌衣总夕曛。 注释与赏析: 1. 兰亭:即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 千载清真王右军:王右军,指王羲之,这里用来形容王羲之的名声历久弥新,如清流一般纯净。 3. 重游今日:指今天又来到这个曾经写下《兰亭集序》的地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