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系
杂曲歌辞古离别 凉风轻拂,露珠闪烁,独上高楼望远行人 1. 诗句释义 -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此句描绘了秋夜中凉风习习的景象,同时以“露重”形容天气的寒冷和夜晚的寂静。 -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但行人却无法知晓他的思念之情。 -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微寒的秋风轻轻吹入室内,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秋池。 - 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燕子南飞,大雁北归
【诗句解析】 1.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 - 注释:早上的蝉在秋天里发出叫声,夜晚的琴音充满了离别的哀愁。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氛围,通过蝉鸣和琴声的对比,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2. 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 注释:我深感意外,因为你正在这壮丽的江山上行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惊讶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3.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解答此题,需要对整首诗进行深入的解读。 “山中眇然意”,意思是“山中悠然自得的意境”,这是第一句,诗人用“眇然”一词,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眇然”即渺然,渺茫的意思,“眇然意”就是悠然自得的意境。 “此意乃平生”,意思是指这种心境已经伴随我度过了一生。这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意”“意”是双关,既指内心所想,也可解释为心情。
荆山独往 荆山独自远行,怀抱着琴独自徘徊。 山高路远难行走,琴音悲切断续不停。 重岩叠翠丹阳树,泉水潺潺流过幽谷。 时常在白云之间,留连于秋水曲岸。 秋水石栏深深深,潺湲如玉声喷涌。 杂草丛生覆盖阴岸,露珠方消绿草间。 尽情享受这一生情怀,独自游赏心已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荆山游览的情景。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荆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是说在云层缭绕的明月下,这明亮的月亮又照耀着池塘。悠然,闲适的样子。云间月,指天空中飘浮的月亮。复,再次、又。 “泫露苍茫湿,沈波澹滟光”是说晶莹的雨珠沾湿了池岸,波光荡漾,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泫(xiǎn)露,晶莹的雨点。苍茫,苍然无际貌。沉波,水波沉沉貌。澹滟(dàn yàn),水色深淡不定貌。 “应门当未曙
杨参军庄送宇文邈 秋云冒原隰,野鸟满林声。 爱此田舍事,稽君车马程。 离堂惨不喧,脉脉复盈盈。 兰叶一经霜,香销为赠轻。 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 相望忽无际,如含江海情。 注释: 1. 杨参军(杨敬之),字公庆,小字阿若,唐朝人。官至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封赞皇县男。 2. 宇文邈:名不详,唐代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杨敬之送给友人宇文邈的一首送别诗。诗人用“秋云”、“野鸟”
【注释】 (1)京西:长安以西。旧识:老朋友。陇西:郡名,今甘肃东部一带。 (2)蝉鸣一何急:蝉声急促,好像在催促什么似的。 (3)即此不胜愁:在这凄凉的秋色中,更添了几分愁绪。不胜:无法排遣,难以忍受。 (4)陇阴:指陕西、甘肃一带。人更去:指友人离去。陇阴,泛指西北之地。 (5)相失:指朋友之间因误会而分离,或指朋友离世。相失,指朋友离别。 (6)共是亡羊路:同是走丢了羊的小路。比喻误入歧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 云观此山北,与君携手稀。 林端涉横水,洞口入斜晖。 颇觉鸾鹤迩,忽为烟雾飞。 故人清和客,默会琴心微。 丹术幸可授,青龙当未归。 悠悠平生意,此日复相违。 注释: - 云观此山北,与君携手稀。 - "云观":在山上观览云雾,象征着高远脱俗的志向。 - "此山北":指的是五老峰下的大明观。 - "与君携手稀":与你一同观览,机会难得,所以觉得十分珍贵。
【注释】: 庭柳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庭前杨柳的情态和意趣。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句七个字。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描写了杨柳随风摇摆、婀娜多姿的姿态,以及柳枝垂下的形态。“当轩”指庭院正中,“杂佩”是佩带在身上的饰物,“垂”是下垂的样子。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赏析】 此诗是写客愁的。首联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因久客他乡,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少,因而容易相失;同时,又感叹自己欢游无良辰,即没有好时光来享受欢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中间两联,写秋夕会友的情景:忽然之间,一天之中最美好的夜晚到来,使诗人稍慰了全家人的贫寒生活;白露下庭梧,孤琴始悲辛,秋风入幽草,虫鸣满四邻,这一幅幅画面,渲染出秋夜会友的意境。尾联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