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西江月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 本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陷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注释: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指的是修炼道家内丹术,需要将“真铅”与“汞”结合,但又不能离开身体。这里的“家臣”指自己的身体,意味着在修炼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真铅和汞的关系,既要吸收真铅,又要保留汞。 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
【诗句】 西江月 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译文】 《西江月》 这门学问极高深,能与天地齐寿,为君国担忧也感到无力。调和阴阳的精华,不必整天都修行,不久就能见到神奇的变化。 有志之士如果能坚持修炼,即使处在喧嚣的市集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修炼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却不是遥远的
绝句六十四首 乾坤鼎器中,炼药玄妙论 1. 长男乍饮西方水,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住黄家。 【注释】:张伯端(?—约1085年),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和金丹术大师。字明慧、乐静居士。号海蟾子,又号紫阳翁。祖籍绵州盐亭(今四川绵阳),出生于绵州罗江县(今属四川省德阳市)。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曾从学于王重阳、邱处机门下。一生致力于内丹修炼之术。著有《悟真篇》等。 【赏析】
西江月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性。 更假丁公煅炼,夫妻始结欢情。 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注释:这是一首描述修炼的诗句。描述了一种修炼过程中的夫妇关系和过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修炼的过程,从姹女(女性修炼者)到九三郎君(男性修炼者),再到丁公(可能是指一位道士或者师傅)的煅炼。这个过程涉及到木液与金精的结合,以及夫妻双方在修炼中的互动。最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如下: 石桥歌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 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已,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 劝后学,须猛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玄旨。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写给白龙洞的刘道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修行之道的独特见解和对刘道人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 "此个事":指修行或修炼之事。 - "世间稀":形容难得一见或极为罕见。 - "不是等闲人得知":意指只有那些有仙骨之人(即天生具有修仙潜质的人)才能了解或领悟。 - "夙世":前世。 - "若"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 - 注释: 佛(佛陀)是内心的体现,而内心即是佛的化身。佛教认为,一切法(包括佛法本身)都是虚幻不实的,因此心与佛并无本质区别。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观点,强调了心灵的内在性和外在显现的一致性。 2. 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 注释: 如果能够认识到没有佛也没有心的存在,那么这才是真实的
【解析】 本首诗词,是一首词牌名,《满庭芳》为宋词中一种曲调名,又名“满宫花”“汉宫春”,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八仄韵。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满庭芳”。 【答案】 (1)“真”:实。“铁牛儿”:喻指大牛。“形容丑恶,性刚偏好争驰”:言其外貌丑陋,性格刚烈而好争斗。(2)“人人皆有”:言此物在民间随处可见,人人可有。“那角解牵骑”:言此物可以牵拉人或马等行走。“种就黄芽满院”
【注释】 内药:指炼丹中所用的药物。外药:指炼丹时所加的助火之品。通:使内外药物相合。丹头:即丹母,指炼丹时用以和合药物的药物或原料。和合类相同:指内外药物的性质要相似,才能相互配合。温养:是指药物在炼制过程中要经过加热以保持其性能。两般作用:指内外药物的作用各不一样。天然真火:指炼丹时所需的天然火候,也指炼丹中产生的真气。赫赫长红:形容火势旺盛的样子。外炉增减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究诗意与人生哲学 1. 诗句原文 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返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2. 词语注释 - 须:必须、务必。 - 死户:比喻已经死亡的人或事物,这里指失去活力的状态。 - 生户:比喻有生命力的人或事物,象征新生。 - 执:坚持。 - 生门:生命的起点,也指开始。 - 号:标记、称呼。 - 死门:生命的终点,也指结束。 - 杀机:指生活中的矛盾和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