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绝句六十四首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诗句释义:在《黄帝阴符经》中,“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它们相互影响,如同一个整体。诗中表达的是一种天地间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万物都受到这种影响,和谐共存。这里的“此是神仙道德机”,表明了这种相互作用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即通过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第一首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 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注释:了了:清楚明白,这里指心猿意马已经驯服。方寸机:即方寸之心、心意之机,比喻人的心性、念头。三千功行:佛教语,指修得的功德。与天齐:与天上的神一样齐平,指修行圆满。自然:当然。鼎烹:古代煮食物或煮药用的鼎。烹龙虎:指用鼎来煮龙虎肉,喻指修行高深者可随意变换各种美味佳肴。担家:承担家庭责任。恋子妻:依恋儿子和妻子。赏析
绝句六十四首 华池饮罢月凝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从此众仙相识后,海潮陵谷任迁移。 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 1. 华池饮罢月凝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 “华池”在《修真十书悟真篇》中被描述为混元丹鼎,即一个聚集太阴之气的丹鼎,就像月亮的光辉一样明亮凝聚。 - “饮罢”意味着完成饮酒,这里的“饮”可以理解为服用或摄入某种精华或能量,而“华池”则是指这个摄入过程中的媒介或容器。
【注释】阴符:古代兵书,又名《八门》或《太一神光符》。宝字:“阴符”的简称。逾三百:即“三百余”。 灵文:即《阴符经》。止五千:即“五千余”。上仙:指神仙。无限数:无穷无尽的数目。 真诠:指真正的道理、教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阴符》一书的赞语。 前两句说,《阴符》一书的宝字(即书名)超过三百种,而其中所载的道、德、灵、文(即《阴符经》中的“三才之道”)也不止五千字。 后两句说
绝句六十四首其四十九: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方得见麻姑。这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追求精神解脱与自我提升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雪山一味好醍醐:这里的雪山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雪,通常象征着纯净和高洁。醍醐,即牛奶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佛教中的一种珍贵食材,常用于修行或祭祀
绝句六十四首 张伯端炼丹诗,内藏玄机 1. 诗句释义 -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耶金水配柔刚:此句表明欧冶亲自传授铸剑的技艺,而莫耶则是将金水与柔刚相结合,象征性地比喻内丹修炼中阴阳五行的调和。 -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通过炼制内丹的过程,修行者能够洞察人心,如同在万里之外诛杀邪恶一般,展现出修行的高超境界。 2. 译文解读 -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3. 赏析 -
绝句六十四首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 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注释】 不识:不了解。阳精:指阳气的精华。主宾:主宰与被主宰者之间的关系。那个:指代前文提到的“疏亲”。疏亲:疏远的关系。尾闾:尾闾穴是道家修炼中的术语,位于尾骨端,是连接肾脏和命门的关键穴位。阎浮:古代对世界的泛称,此处指人间或人类社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注释】 芸芸:繁茂的样子。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指知道万物都有归根复命的道理就不易理解,妄为招致灾祸是人所共知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此诗借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及由此产生的感慨之情。全诗用“返本”、“长存”等关键词贯穿始终。前两句写万物各有其归,而人亦应各有所归。后两句写人应返于自然、回归本真,才能免遭灾难。 首句中的“返”,有回归、回到本源的意思
注释: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常人话此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之一,以竹和玉、凤和刀圭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画面。诗中通过“敲竹”、“鼓琴”、“招凤”、“饮刀圭”等动作,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又以“近来透体金光现”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神韵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