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不识玄中颠倒颠 - 注释: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或行为混乱、颠倒。 - 赏析:这里可能指某人对某种复杂情况理解不清,或者某种状态的混乱。 2. 争知火里好栽莲 - 注释:在高温环境下还能生长出好的莲。 - 赏析:表达了即使在困难和挑战中,也能发现美好的一面,如莲能在火中生存并开出美丽的花朵。 3. 牵将白虎归家养 - 白虎:通常指西方的守护神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 "真铅"在古代道教中指的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炼丹材料。"正祖宗"可能是指正统的、真正的祖宗方法或原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掌握和使用真铅的重要性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真铅,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徒劳的。 2. 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
注释:常言俗语常常和圣人的道相合,应当在其中仔细地寻找。 能够用颠倒日用的常言俗语来寻求真理,天地间的尘埃都变成宝贵的宝物。 赏析:这是一首以理服人的诗。全诗运用了“反说”的艺术手法。开头两句“俗语常言合圣道,宜向其中细寻讨”,指出了人们应该从常说的俗语中去寻找真理,而不应满足于表面的认识。接着“能将日用颠倒求,天地尘沙尽成宝”两句具体说明了这种道理,说明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
注释:让你领悟真如本性,却还是不能舍弃肉身。何不修行大药,立刻超脱无漏,成为真人?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修炼成道者态度的诗歌。诗人认为,虽然已经领悟到了真如本性,但是人的欲望和情感仍然难以完全割舍,所以不能彻底地抛弃肉身。他主张应该更注重修行大药,以此来超越无漏的境地,成为真正的真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修道者的深刻理解和期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药便非真。 - “休炼”意为“停止修炼”,表示不要过度追求这些外物或技艺。 - “三黄”可能指的是道家的“黄庭经”,是修道者常修的秘法之一,但此处可能是比喻其他不真实之物。 - “四神”可能指道教中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里也暗示着虚假和虚幻。 - “众药”指众多的药物和技巧,强调不应沉迷于这些。 - “便非真”意味着如果过分追求这些
注释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表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第一句"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意思是说,要好好地去追寻真正的铅(这里指真知),不要让它轻易地度过时间。这里的"铅"可以理解为智慧或知识,而"光阴"则是指时间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闻一个是知音。 【注释】 - 黄芽(huáng yá):一种道教术语,指修炼过程中出现的黄色物质。 - 白雪:这里指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可能是道家丹药中的白色粉末部分。 - 达者:修行有成之人。 - 德行深:深厚的道德修养。 - 四象: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代表四种基本的自然现象。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注释: - 草木的阴阳(生长和衰老)也都很相似,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就不会那么美丽芬芳了。 - 初开时是绿色的嫩叶,阳光先照;次开时是红色的花朵,阳光随后照射。 - 通常说只有草木的生长才是日常使用的东西,真正的根源是循环往复的,但又有谁能了解呢? -
注释:万卷仙经谈论的都是相同的道理,金丹的修炼就是以道为根本。 按照坤位生成万物的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不要怪天机都被泄露尽了,都是因为学者都迷失了真意。 如果一个人理解了诗中的意思,就能立刻见到三清太上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金丹大道的理解和阐述。他认为,金丹大道是一种非常深奥的学问,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领悟。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我们来看第一句:“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虎跃龙腾般激烈,中央正位孕育着玄色的珍珠”。在这里,“虎跃”和“龙腾”都是形容动作的词汇,用来描绘一种气势磅礴、充满活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