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诗句释义: 1. “雪岭风林度古关” - 描述的是一幅雪岭和树林中,通过古老的关口的画面。这里的“雪岭”可能指的是雪山,而“风林”则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2. “画图曾见晋名贤”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晋代著名贤人的怀念,因为在他的画作中曾经见过他们的身影。这里的“晋”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晋朝,而“名贤”则是指那些著名的贤人。 3. “而今好倩丹青手” -
注释: 走过天德县,我迁升为上人。 走遍中原二百州,黄能往往不吞钩。 而今再出天山道,收拾纶竿北海游。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行经天德时所做,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无奈之情。诗中“行尽中原二百州”表达了作者对中原大地的热爱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失落感。而“黄能往往不吞钩”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倦和无奈,他认为在官场上不能像钓鱼一样自由自在。最后两句“而今再出天山道
【注释】覃怀:指河南的南阳一带。十年廖落,指作者被贬官后在京城十年之久。穹庐:蒙古包。驿使空来,指诗人被贬官时朝廷派来的使者没有再来过。陈迹:指陈思王的遗迹。冰魂:指诗人自己的心志。无恙:没有受到损伤。影扶疏:枝叶稀疏而高高挺立,这里比喻诗人的心志不衰。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自己长期流放,杳无音讯的情况,表现了诗人的抑郁与不平;三四句写诗人再赴南阳寻访陈思王遗迹,抒发感慨之情。全诗以“冰魂”自许
诗句解释: 1. 十年不得舞衣班,一忆江南胆欲寒。 - “十年”表明时间跨度长,“不得舞衣班”意味着长时间未能穿上华丽的舞服。 - “一忆江南胆欲寒”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思念之情,使得内心感到寒冷。 2. 黄犬候来秋自老,白云望断信何难。 - “黄犬”可能指秋天到来时,黄色的狗开始出现,象征着季节变化。 - “候来秋自老”表示随着季节的变化,黄犬也显得老态。 - “望断信何难”表达无论多远的距离
【注释】高冲霄:指高适。二首:指《和高适》诗,共两首。其一已失传,其二是这首诗。其二:第二首。翠华南渡济苍生,垂老将观德化成。昨夜行宫传好语,秦川草木也欣荣。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晚年的时候,看到国家太平,人民幸福,而自己也能享受这样的盛世,所以感到十分欣慰。 前两句“翠华南渡济苍生,垂老将观德化成”的意思是说,我年迈了,将要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了。这里用“垂老”来形容自己的年纪大
【注】平水:今属山西省,晋商号“平水”,即指此。 昔年平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当年在平阳时就相互寻找过,我们两人手挽手站在风中聊着心里话) 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徽弹彻没弦琴。(用蜡烛写诗时没有写一个字,用古琴演奏时连琴弦都没弹响) 风来远渡晚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风吹来的时候,我正乘船渡海;秋雨过后,我来到一个寒塘上,只见水面很深) 此乐莫教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这种乐趣不能让孩子们知道
``` 三圣真元本自同,随时应物立宗风。 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 曲士寡闻能异议,达人大观解相融。 长沙赖有莲峰掌,一拨江河尽入东。 注释: 1. 三圣真元:指道教中的三位圣人,即老子(李耳)、孔子(孔丘)和释迦牟尼(悉达多·乔达摩)。 2. 随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对。 3. 宗风:这里指宗教的教义或风格。 4. 道儒表里:道家和儒家的理论都包含在经典中。 5. 坟典:古书
外道李浩求归再用韵示景贤 尘缘划断已忘机,布鼓徒敲和者稀。中隐强陪人事过,禅心不与世情违。昔年勋业真堪笑,旧日家山懒欲归。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 注释 - 尘缘划断:指摒弃世俗的名利和欲望。 - 布鼓徒敲:比喻徒劳无功的尝试。 - 中隐:内心隐藏或深藏不露。 - 禅心:佛教中的清净之心,超脱世俗。 - 昔年:过去的时光。 - 旧日:过去的岁月。 - 家山:代指故乡或家园。 -
注释: 白衣大士足威神,莲智兴悲讵可陈。 白衣大士(观音菩萨)的足部充满威势和神力,她的慈悲智慧足以拯救世间一切苦难,但这一切却无法被言语表达清楚。 金色界中垂万臂,碧莲花上露全身。 在金色的世界中(即佛界),她有无数条手臂(象征佛法无边),在碧绿的莲花上(代表清净无染),她全身都沐浴在光芒之中。 镇州铸就金难似,天竺镌来玉未真。 镇州的黄金难以比肩她的法力
【注释】 伶仃:孤独。度:经过,越过。西陲:指西域或西部边境地区。壮岁:壮年时期,年轻时。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白雁:即秋鸿。来时:飞临时。思北阙:思念故乡的朝廷官署。黄花:菊花。开日:开花的时候。忆东篱:想起东边的篱笆。游子:离家远行的人。投营:投军从军。晚:迟。孀亲:寡妇或孤老。倚户:依门而立。异域(yuè):外地,他乡。风光:风景、景物。恰如:就像、如同。一消魂处一篇诗: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