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颂扬地方官政绩的诗。全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地方官奏报政绩,受到皇帝嘉奖;第二层写地方官员治理百姓,使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有序;第三层写地方官员勤于政事,将荒瘠之地变成富饶之乡。最后两句“臣政报不欺,大君企鉴裁”表明地方官的政绩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赏识。 【答案】 (1)夙驾迈皇邑:一大早就骑马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夙驾,指早晨出发。皇邑,指京师或京城,这里指京城。
【注释】 丙子:指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重九: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戏题:即游戏性地题写。 【赏析】 “行年五十壮游肠”,言自己已经五十岁了,壮游的兴致依然如旧,但已不同于少年时代了。 “几把他乡作故乡”,说自己在外做官,把客地当成了家园,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万里一身南海畔,客窗独看雨重阳”,说自己身在南海边陲的瘴疫之地,孤身一人,只有通过窗户观看着重阳雨,心中无限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代诗词的词意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梦游 其二”,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范围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浏览选项,把握意象,联系原诗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注意不要遗漏与所给信息相关的诗句;接着把握情感,题干要求赏析该诗的情感。最后组织答案,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即可。 “予行物已隔,极境愈欲至
注释: 峭壁遥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远看山色,如同被落日的余晖映照,呈现出一种危险而壮丽的景象。 蜿蜿曲陇绕脩陂,蜿蜒曲折的山间路径环绕着美丽的池塘。 前头径转峰回境,前方的道路弯弯曲曲,山峰环抱,景色优美迷人。 说与时人定不知,如果把这里的美丽景色告诉给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他们一定无法理解这其中的美妙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处自然风光的美。首句“峭壁遥撑落照危”
三月初峡山道中 春阴春雨复春风,重叠山光湿翠蒙。 一段江南好图画,不堪人在旅途中。 注释: - “春阴春雨复春风”:春天的阴雨和春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 “重叠山光湿翠蒙”:山峦叠嶂,山色被雨水打湿,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 - “一段江南好图画”:江南地区有如画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 “不堪人在旅途中”:在旅途中,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欣赏这美景。 赏析: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作 【注释】: - 汶上:指在汶河边上。 - 薄暮:傍晚时分,即黄昏之时。 - 作:诗的开始。 译文: 船行驶在汶水上,天色已晚,我观看月亮。 璇盖莹空青,飞鉴泛华艳。 【注释】: - 璇盖:美玉制的车盖。 - 莹空青:形容车盖晶莹如玉。 - 飞鉴:指月亮,这里比喻为飞驰的玉鉴。 - 华艳:色彩鲜艳。 译文: 美玉制成的车盖晶莹如玉,如同飞翔的明月,其色彩鲜艳夺目。
【解析】 题干要求对“杂题画景其四”作赏析,即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解答时,要通观全诗,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表现手法、遣词炼句、意境营造等角度分析。 【答案】 第一句写诗人隐居茅堂,周围环境是深密的草丛树木。第二、三两句写诗人隐居踪迹难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写诗人独自携琴而去,是为了寻找太古遗音。诗人用典,借《庄子·齐物论》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独处时的心境
先公昔登庸,寔出元礼门。 先祖曾经登上高位,出自元礼的家族门庭。 雄篇累贲遗,存亡被光燉。 他的雄健诗篇,传承着光辉和恩泽。 吾儿缪通籍,重得联英骞。 我的儿子终于进入朝廷,重新成为英才的代表。 顽鄙当其中,俯仰惭祖孙。 然而我内心感到惭愧,因为他的才华平庸。 夫子笃风义,眷然推好敦。 你坚守风雅之道,深情地推崇和珍视。 昨旅同北都,今来共南濆。 我们曾一同来到北方,现在又一同来到南方。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 这句话意味着某人在五十岁时开始担任官职,并且效仿历史上的白公。白公,即白圭,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廉洁和智慧著称。 2. 五十服官政,六十方熟仕 - 这里指出,到了六十岁才真正熟悉并适应官场生活。 3. 七十乃致政,古今固一致 - 表明在七十岁的时候应当退休,这是古今中外的通用原则。 4. 吾年五十五,始受一县寄 - “吾”指诗人自己
夙驾迈皇邑,公去我心悲。 京吴期月程,父母何时归。 所虑大君留,吾侪将畴依。 贤人在高位,庶绩用咸熙。 子产往作相,嗣之来者谁。 大君一内外,留遣皆贤才。 【注释】 1. 夙驾:一大早就出发。 2. 皇邑:皇帝的都城。 3. 公去:指你离开。 4. 忧心忡忡:形容心情忧郁烦乱。 5. 期月:一个月的时间。 6. 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7. 所虑:担心什么。 8. 君:指国君或上级领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