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昼寝三首 成败劳耳目,是非丧神虑。我生天地间,安得弃之去。始疑昏逾明,渐觉梦胜寤。但可寐无聪,安知岁云暮。神交既倜傥,魄定奚忧惧。此以遣朝昏,因之保吾素。 注释: 1. 成败劳耳目:指成功或失败都让人疲于奔命。 2. 是是非非:指人世间的是非恩怨。 3. 我生天地间: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4. 安得弃之去:怎能抛弃它而去呢? 5. 始疑昏逾明:开始怀疑黑夜越来越明亮了。 6. 渐觉梦胜寤
昔在八州牧, 功业济衰晋。 吾闻贤者后, 鲜不祚休运。 如何竟廖廓, 天道盖难问。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人刘敞的作品《续黄子温读陶渊明诗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描写陶渊明的生平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诗人首先提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晋朝的贡献,然后转向其个人经历,感叹他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和成就。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天道难问的感慨。
【注释】 吾今乞食士:我今日在城上做乞丐。 因咏乞食诗:于是咏起《乞食》这首诗来。 谅无乞食怨:谅(谅谅)是没有因为乞求食物而抱怨的。谅是副词,表肯定,谅无就是没有怨恨的意思。 复想乞食时:又想到过去乞食的时候。 贫贱自古然:贫穷和卑贱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然,是这样;自古以来。 岂愧世上儿:难道会惭愧吗?世上人,指那些富贵的人。 【赏析】 此诗为黄子温读陶渊明的《乞食》诗而作
得汝州舍弟新诗 鲁人贵韶濩,海鸟眩以忧。 注释:鲁人珍视韶乐,海鸟被其吸引而感到忧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舍弟的劝勉之词。“鲁人”句用《孟子》中齐宣王问孟子:“燕、赵、韩、魏闻大王之威名也,裹足不入秦,愿大王之幸临也。”(《战国策·齐策二》)意谓鲁国虽小,但珍重韶乐,而海鸟却被韶乐所迷惑。这两句既表明了舍弟对韶乐的钟爱之情,又表达了舍弟因不能为朝廷效力而忧虑不安的心情。 岂不盛钟鼓,性违理自愁
注释: 1. 黄子温是作者的朋友,作者读了他的十首陶渊明的诗。 2. 追俗情易合,玩奇当企尔:指追逐世俗的情趣很容易得到,而追求奇异的事物则应当仰慕你。 3. 柴桑:地名。陶渊明曾在庐山脚下的柴桑居住,这里代指陶渊明。 4. 高唱屡在此:指陶渊明在这里多次高声歌唱。 5. 县令不俯眉,吾又悲扬子:意思是说县官不低头弯腰,我又为扬雄感到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蒙示容斋诗辄为五言仰续逸唱 达人与道运,投迹系所逢。 在治信若凤,处幽固犹龙。 外物纷屡变,中扃豁兼容。 乃知云梦区,未足婴其胸。 明公蹈康济,兹世已陶镕。 优游就偃息,暇豫奏时雍。 高斋危舍字,数亩环崇墉。 虚轩便炎夏,奥室宜隆冬。 采真混出处,造适观羲农。 玩名肆独乐,怙势轻万钟。 越人起丹穴,子房去赤松。 材为用见循,道以世难从。 古事何昭昭,斯民积颙颙。 独应甘棠树,方使来者封。 赏析:
注释: 孟尝,指孟尝君。 超迈,超越出众。 举世,全世界的人。 少其并,少有能与他相比的。 风流,风度、气质、情致,这里指陶渊明的诗风。 钟,钟情于某物。 若士,像你这样的人。 祖述,效仿、追随。 外家,这里泛指儒家学派。 性,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陶渊明的评价和赞美。他认为孟尝君(即孟尝君)的气度和才华超越了世人,而世人却少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他还称赞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注释: 羽轻鲜知福,地重每贪祸。 有以羲皇民,居然北窗卧。 此意俗莫悟,将非首阳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阅读陶渊明的诗歌后,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羽轻鲜知福”中的羽字,代表轻飘,这里用来比喻陶渊明的人格特质——清逸高洁,不受世俗纷扰所累。轻羽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而“鲜”则表达了新鲜,没有污染的意思,寓意着陶渊明远离尘世繁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纯净。
【注释】 子綦:即庄子的别号。委天乐: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快乐。穷达两巳忘:穷困与显达都忘记。九歅:指《楚辞·九辩》。何知:无知。梱(yǎn)也安得祥:安能从贫贱中得到吉祥如意呢?一吟责子篇:指《庄子·寓言》中《逍遥游》一篇,其中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知识无限的感叹。相望:互相辉映,彼此映照。 【赏析】 黄子温在续读陶渊明诗歌时,读到这首诗,感慨良多
【注释】 长梧:指晋代陶渊明的家宅。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自号“长庚”,故称其家宅为“长梧”。高韵:高雅的风骨气度。千载:千年以后。五柳:五柳先生,即东晋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后弃官而去,归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遗世名: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树一帜。汲汲(jī):勤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黄子温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时所作的序文。首联写陶渊明之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