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春日踏青寻梅,见山色如碧,泉水映照;又见梅花盛开,寒烟锁树,遂感时光飞逝,不禁怀念去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春山合碧映春泉”写自然景色,次句“今日寻梅忆去年”即景抒情,点明题意。末句“阴径谁知藏造化,晴花一树锁寒烟”,则以景结情。 诗中“寻梅”二字,是诗人游赏春光时所做的事。“春山合碧映春泉”,描写的是一幅春天山水的图画:青山与碧水相接
【注释】 1. 书酒楼壁:在酒楼墙壁上题诗。书,题写;酒楼,酒店。2. 知:知道。3. 蜀魄:即蜀鸟,这里指杜鹃,又名杜宇,春秋时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4. 声:啼声。5. 云尽碧、芳草夕阳收:云彩消散,天空一片碧蓝,芳草被夕阳染红,渐渐收起了。6.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诗人登上高楼,看到楼下飞花逐水流,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而楼上的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杜鹃啼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和作者情感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诗篇主旨进行分析。“饯梅”是诗人赠给朋友的一种行为,而“半逐清流半委尘”则写出了梅花被送走的情景。“残花枝上又纷纷”写梅花飘落时的景象,“晚来犹自东风恶”,写送别的时间,此时正值寒冬,而天气还不好。“吹得幽香满涧云”写送别后的场景
【注释】 山家:指隐居山林的诗人。元住:原先住在。石桥西,指隐居之所。篱落:篱笆。周遭:环绕。尽:满。药畦:药圃。柴门:用木枝或竹片等制成的简易的门户,借以挡风避雨。剥啄:敲门声。应:应和。鹧鸪:一种鸟类,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野棠梨:即棠梨,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可食,皮有香气。 【译文】 隐居山林的诗人原先住在石桥西边,篱笆周围都是药圃。敲门声未响柴门不开,只见鹧鸪飞上了野棠梨。 【赏析】
注释: 床有诗书壁有琴,翠筠佳木午窗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床上摆满了诗书,壁上挂着琴弦,窗外是翠绿的竹子和优美的树木。 只因知得清闲贵,是事从今不动心。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我知道清闲的价值,所以对这些事情不再动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他拥有丰富的诗书和美好的环境,这些都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然而,他也明白清闲的价值,因此他对任何事情都不再动心
注释: 1. 隐居:在山林中隐居生活。 2. 修竹茂林间:高大的竹子和茂盛的树林中。 3. 婆饼声中白昼闲:在婆饼(一种食物)的声音中度过了悠闲的时光。 4. 遁潜无不可:隐居没有不可以的地方。 5. 何须更买沃洲山:何必再去购买沃洲山这个地方来隐居呢? 6. 沃洲:位于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东南,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野步寻梅 夕阳一半落群峰,寒叶零霜野望空。阴谷忽然逢造化,小梅枝上见春风。 注释: ①野步寻梅:在荒野中漫步,寻找梅花。 ②夕阳:指落日的余晖。 ③落群峰:指夕阳的光芒照耀着群山。 ④寒叶:指冬天的树叶。 ⑤凌空:指高高的天空。 ⑥阴谷:暗谷,即山谷中光线暗淡的地方。 ⑦逢造化:遇到大自然的造化。 ⑧小梅:指小巧的梅花。 ⑨枝上:指树枝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一个荒野中漫步
【注释】 山风吹满石床云,花落红缸夜欲分。——风声如雨打在石头床上,花瓣飘落在红瓷缸内,夜色将尽。 唤起十年乡国恨,一声猿向雨中闻。——听到猿啼声,勾起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写诗人在夜晚听到猿啼声后,被那清幽的山风惊醒,他看到窗外月光映照在石床和云上,而屋内的花瓶里落满了花瓣。第二联诗人把这种环境与自己的心境联系起来:自己已经离家十年,此时听到猿啼声
诗的原文 寒锁孤山见所长,断桥水冷月如霜。 自将一点春风恨,散作黄昏万斛香。 逐句释义 1. 寒锁孤山见所长 - 描述山梅生长在寒冷而孤寂的环境中仍然顽强地盛开的景象。“寒锁”意味着严寒的天气封锁了四周,使得梅花显得格外坚强和美丽。 2. 断桥水冷月如霜 - 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象,月光照射下的断桥(通常指杭州西湖上的断桥,因其位于湖中而得名)被冰冷的水包围,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清冷
注释: 孤雁其二 饮啄堪怜久弗齐,念群零落楚云西。羽翰纵有飞高势,月满芦花又独栖。 译文: 孤独的雁,它们的饮食和栖息都值得同情,因为长久以来没有同伴。我思念那些已经离群的同伴们。虽然雁的翅膀上有着飞翔的高速度,但是当月亮照亮了芦花的时候,它还是独自栖息在一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孤独的雁,表达了诗人对同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人以“饮啄堪怜久弗齐”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