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黄菊 压着丛中秋色万黄英,多少金风染得成。 篱下年来无靖节,寒香不似晋时清。 注释: 1. 黄菊:菊花的一种,颜色为黄色。 2. 压丛秋色万黄英:意思是菊花在秋天的植物中显得格外鲜艳,像无数黄色的小星星一样点缀在丛中。 3. 多少金风染得成:意思是有多少金黄色的秋风把它染成了金黄色。 4. 篱下年来无靖节:靖节是陶渊明的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篱笆下走过,感觉不到陶渊明那种高洁的品格。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就是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歌。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含义。此诗的译文:醒来后满阶竹子的影子斜斜洒在夕阳之中,一枕头里飘散着秋风送来的桂花清香。梦里不知道身是客,睡醒之后依然身在他乡。 【答案】 ①“竹影”点明时间是傍晚,“扫”字写出了光线斜照的特点
【注释】 木芙蓉:指芙蓉花。 芙蓉:荷花的美称。 带:环绕。 池塘:池沼,水塘。 万绿丛中簇艳妆:形容花朵繁多。簇,聚拢。艳妆,指鲜艳的妆容。此句意为在万绿色植物之中,芙蓉像美丽的女子一样聚集着艳丽的色彩。 错认园林春富贵:错误地把园林里的景色当作春天的财富和富贵。 不知叶底有风霜:不知道芙蓉叶子下面的茎叶上有着风吹雨打的痕迹。 【赏析】 《木芙蓉》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木芙蓉生动的描写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1.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注释:菊,这里指菊花) 译文:《诗·楚辞·离骚》中有“朝发兮苍梧,夕余于洞庭”之句,形容人离去后,思念之情难以断绝。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屈原。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 -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注释:篱落,这里指篱笆旁的菊花) 译文:秋风中
注释: 淇澳分清,水色清澈如明镜,入素纨,指水波荡漾,犹如绢帛。 一梢潇洒胜千竿,此君不受人间暑,叶叶生风夏亦寒。 译文: 淇河的清流汇聚于白绢上,如同一片明净的世界,水面波纹荡漾,宛如轻纱飘逸。 这竹枝虽只有一根,却胜过千竿之秀美,它不受人间炎热的煎熬,即使夏天炎热也自有一股清凉之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竹子的景象。诗人用“淇澳分清入素纨”,将淇河的水比作一张洁白的丝绸
【注释】 1.新昌:县名,在今浙江省境内。大石佛:指新昌县城东北的一尊高达26米的大佛像。倚天岩石:指大石佛所在的山峰。 2.雕镌:雕塑雕刻。 3.法身充满本无边:法身,指佛教中释迦牟尼的真身。充满,指遍布。 【赏析】 此诗为赞美大石佛之作。诗人登上新昌城北的天柱峰,远眺那巍峨挺拔、高耸入云的大石佛,不禁赞叹不已。他首先描绘了大佛的雄姿,然后从整体上评价大佛的艺术价值
诗句解析 1 秋池:此词以秋天的景象作为画面,描绘了秋天的池塘。 2. 西风吟露冷银塘:描述了秋风拂过,带来凉爽的感觉,同时池塘像银色的镜子一样反射出这种凉爽的氛围。 3. 菰叶萧疏柳叶黄:描述了菰草和柳树叶子的状态,菰草(即茭白)叶子稀疏,而柳树叶子也呈现出黄色,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4. 秋水不知时色老:秋水似乎不知道时间已经变老,保持其清澈透明。 5. 藕花犹学少年妆:尽管是秋天
注释: 三百多篇诗歌,难道都是苦思苦想出来的吗?其中精妙之处很少有人能领会到。 风吹竹林的声音多么美妙,怎么用力量来模仿,不是真正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见解。 诗人认为诗歌的创作不应该只是苦思苦想,而是要有灵感和直觉。他说:“三百余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意思是说,诗歌的创作并不全是苦思冥想的结果
【注释】 □客:隐士。白菊:指菊花,古人认为菊花有避世之志。时芳:指春天的花草。晚节香:比喻人到晚年才显示高尚的品德。篱下:指篱笆旁边。重阳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真成六月霜:即在六月天里结霜。陶令:陶潜,东晋诗人。醉为乡:指以酒为故乡。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重阳节观赏白菊花而作。诗中通过“白菊”这一典型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怀。 首联“□客背时芳,何须晚节香
江楼 凭高闲眺望,老眼倍增明。 林白山云出,潮红海日生。 登临怀旧恨,吟笑遣闲情。 客里逢心友,开樽叙昔盟。 译文: 登上江边的高楼,我独自倚栏远眺,看着眼前茫茫的江水,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 江边的树木苍翠欲滴,山间白云飘动,海面上波光粼粼,太阳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 我登上这座江楼,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于是我拿起酒杯,吟诗作歌,以歌声抒发内心的闲适之情。 在这繁华的都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