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十二时歌 夜半子,愚夫说相似。 鸡鸣丑,痴人捧龟首。 平旦寅,晓何人。 日出卯,韩情枯骨咬。 食时辰,历历明机是悟真。 禺中巳,去来南北子。 日南午,认向途中苦。 日昳未,夏逢说寒气。 晡时申,张三李四会言真。 日入酉,恒机何得守。 黄昏戌,看见时光谁受屈。 人定亥,直得分明沉苦海。 注释: - 夜半子:夜深时分。 - 愚夫说相似:形容愚昧的人谈论相似的事情。 - 鸡鸣丑:天刚亮的时候。 -
这首诗是唐代玄奘法师所作的《无常偈》,全诗如下: 火宅忙。 须割舍。 自古无常谁免者。 暂寄浮生白日中。 终归永卧黄泉下。 注释: - 火宅:佛教语,指生死轮回的世界,如同烈火燃烧的房子。 - 须割舍:必须割舍或放弃。 - 自古无常谁免者:自古以来,人们都无法避免无常的命运。 - 暂寄浮生白日中:短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同在白天中的临时寄居。 - 终归永卧黄泉下:最终都会永远地躺在黄泉之下
这首诗的意思是,日落西山时,弟子们应该回家了,他们念佛修行,一时之间要归舍去。明天要按时返回,不要迟到。 译文: 太阳即将西下,四众弟子应该回家了。念佛修行,一时之间要归舍去。明天要按时返回,不要迟到。 注释: - 十二时:古代时间单位,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 - 普劝:普遍劝导。 - 四众:指出家人、在家居士、儿童和老人。 - 依教修行:按照佛法教导去修行。 - 计想门徒
【注释】: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 普遍劝告一切众生按照佛教的教义来修行。 夜半子 其九 十首 —— 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庄周梦为蝴蝶”的故事,这是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描述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周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梦中对生死、是非和物我关系的超越性认识。 或富豪。 —— 或者富有的人。 或贫匮
【注释】 十二时: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时辰。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遍劝告所有僧人按照佛法修行。夜半子:子时(23点到1点)。其八:是《悲行人》之八首诗中的一首。“十首”可能是错字,应为“一首”。行:行走,行走的人。抛幼累:抛弃幼小的孩子。恨别愁明啼不寐:因离别而感到忧愁,以至于夜间哭泣到不能入睡。少妻灯下坐支颐:年轻的妻子在灯下坐着,用手支着下巴。老母堂前愁啮指
【注释】 十二时 指日中时分,即上午10时至下午4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普劝:广泛劝告;四众:佛教徒的统称,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提等。 总结 其一 六首:这里是指《大乘起信论》中的“结劝”,即总劝之意。 昼属人。 夜属鬼。 睡是人间之小死。 身即冥冥枕上眠。 魂魄悠悠何处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与体验。诗中通过描绘昼夜交替的景象,暗示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
这首诗的大意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的流逝无法停止,镜中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脸颊上的桃花也在一天天凋谢。 译文: 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总结 其二 六首 夜复晓。 晓复夜。 昼夕递迁何日罢。 镜中霜发逐时添。 颊上桃花随日谢。 注释: - 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十二个小时都在劝导大众遵循教义进行修行。 - 总结 其二 六首: 这是对前面六首诗的总结。 -
【解析】 “十二时”是佛教语,指昼夜各分为十二段时间。“普劝”就是普遍劝告、倡导,这里指佛祖教导众生。“四众”即出家众、在家众、男女居士、沙弥和沙弥尼(女众)。 “依教修行”就是按照佛陀的教诲去修行,也就是按照佛教教义去做。“夜半子”,在古代,半夜时分称为子时。 第一二句:“时刻循环有终始。"意为佛教中的时间观念与一般世俗的观念不同,它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标准,认为一天之中,昼夜各分八时
【注释】 足轩车:指豪华的车马。 多宅舍:指豪华的住宅。 兰室屏帏纯绣画:在华丽的室内,挂满了精美的刺绣屏风。 一朝禄尽死王来:一旦失去富贵,就会死于权贵之口。 生事落然难顾藉:活着的时候,一切都得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贵族子弟因失宠而被逐出宫门,流落街头时的生活情景。诗的前六句描写了这位贵族子弟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和荣华富贵,与最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其命运的突变
注释: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总结 其四 六首 善要修 —— 善行是修行的基础,必须努力去培养。 罪须怕 —— 犯了罪的人应该害怕,因为会受到惩罚。 不是虚言相诳謼 —— 这些道理并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阎王未肯受分疏 —— 如果一个人犯了罪,阎王爷是不会接受他的忏悔和请求宽恕的。 煞鬼岂能容谄诈 —— 邪恶的鬼怪是不能容忍谄媚和欺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