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圭
【注释】 杯盘:这里指酒席。偶相逢:偶然遇到。客路:旅途。一冬:整一个冬天。玉堂春帖子:唐人有“玉堂春帖子”之制,每年除夕赐给近臣的诗帖。不知学士:不知道哪位学士负责写诗供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与朋友相聚时作的。诗人以亲切的口吻询问朋友是否为皇帝写了“玉堂春帖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透露出诗人自己仕途的失意及年老体衰的处境。全诗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注释】 大茅峰:山名。 九折:曲折盘旋。羊肠:形容山路弯曲盘旋,像羊肠一样,这里指山路。盘岖:曲折险峻。 失脚:跌倒。从知:才知道。高处:山的高处。 西风斜日:秋风拂面,夕阳斜照。回车:掉转车头回去,这里指回头望见山中美景而不愿离开的意思。 【译文】 大茅峰曲折盘旋的道路十分崎岖,不知不觉就飞腾上了太虚。 跌倒后才懂得高处危险,西风斜阳之下早想掉转车头归去。 【赏析】 诗是登高望远的即兴之作
玉真仙子雪为肤,枉被群儿识塞酥。 寂寞扶风三尺土,可怜香火至今无。 诗句释义 1. 玉真仙子:指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 2. 雪为肤:形容肌肤如雪般洁白。 3. 枉被群儿识塞酥:意为仙子的容貌与气质过于出尘脱俗,以至于普通人无法理解其真实之美。 4. 扶风三尺土:指土地之微薄,不足以承载仙子的灵气。 5. 可怜香火:指寺庙中的香烟缭绕,象征着信仰和崇拜。 译文 玉真仙子的肌肤若雪般洁白
【注释】 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 富欧韩:指富弼、欧阳修、韩琦,都是北宋著名大臣和文人。 一官:指一个官职。 自是:既然。 且教主簿到文安:暂且掌管文书工作到文安县。 【译文】 平生知己是富弼、欧阳修、韩琦,辛勤修书博得一个官职。 既然朝廷重视科举考试,暂且掌管文书工作到文安县。 【赏析】 此诗是赞美富弼、欧阳修、韩琦三人的。诗中称“平生知己”,可见诗人对他们非常仰慕和尊敬
石湖留题三绝 其三 当年彬父遣词臣,列戟傍观色怒嗔。谷水曾无归璧日,稽山已有摸金人。 诗句释义 注释 当年:表示过去的时间。 彬父:可能是指某位有学问的人士或文人。 遣词臣:指派遣词人(文人)来写诗作赋。 列戟傍观:形容众多士兵或文官围观的情形。 色怒嗔:形容面色阴沉,愤怒的表情。 谷水:古代河流名,这里代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 归璧日:比喻美好的东西被掠夺的日子。
【注释】 笋舆:形似竹筒的交通工具。咿轧:形容车声。返照边:夕阳映在山边。安得:哪里能。生两翅:变成两只翅膀。霎时:一会儿。此:这,指代前文的“三峰”。 【赏析】 《望三峰》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诗的开头两句,用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首句“笋舆咿轧下山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坐的竹筒型交通工具缓缓驶下山田的情景。这里
【注释】 夜宿何庄:晚上住宿在何庄。何庄:地名,这里指唐主事的住所。 不知名:没有名气。 樽(zūn)酒:酒杯。 意便倾:心情舒畅,畅饮无阻。 争似:怎比得上。 何庄:地名,这里指唐主事的住所。 梅花烛影:指梅花形的蜡烛影子。 三更:深夜。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宿何庄主人之宅,感慨自己才学浅薄,不能施展才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首句“扶风豪士不知名”,点名地点,又暗点出诗人自己的身分
风起时,天朗气清,秋毫可见,足力耗尽之际,所见高远之处亦令人惊叹。老子何曾烦一步?老子,即指道家的老子,象征超脱物欲、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他从未因追求物质享受而感到烦恼。"舆夫攀陟不辞劳",形容老道与车夫一同攀登,毫不推卸劳苦之责。 陆文圭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大茅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老子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在越城高筑诗坛占据一席之地,醉酒时呼喊杨炯、陆贽主持文坛盟主。至今月下苍苔石上,时常有先生杖履的声音。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越城留题三绝的最后一首,也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人以雄浑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高筑诗坛据越城”一句,诗人用“高筑”来形容自己的诗歌造诣之高,意指自己在诗歌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而“据越城”则表示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高人,居住在越城中
【注释】大茅峰:指大茅山。四绝句:指王维的《与诸子登梵天寺》四首。其四:第四首。 【赏析】“谁把名山鼎足分”是说,谁将大茅山划分成三份呢?“我读儒书知长幼”,我是读儒家的书知道尊老爱幼的。“瓣香先礼大茅君”,在祭祀大茅山之前先向大茅山敬上香,表示对它的敬意。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茅山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