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圭
腊月二十六日立春 陇梅未寄江南信,邹黍先回燕谷春。 腊月二十六,立春之时,梅花尚未被寄往江南的消息,但邹黍(指早稻)却早早地回到了燕地的土地上,迎来了春天。 忽忆少陵巫峡句,菜盘思见玉纤人。 突然想起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描绘巫峡景色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而如今,我正端坐于盘中,思念着那个如玉般纤细的你。 注释: 1. 陇梅未寄江南信:陇梅,泛指梅花;江南信
丁丑元夕 入夜不闻箫鼓声,千门月色为谁明。 无端逻骑阶前过,错认戎家枥马鸣。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入夜不闻箫鼓声”:到了夜晚,没有听到乐器的悠扬声音。 - “千门月色为谁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无数门户,但似乎无人欣赏。 - “无端逻骑阶前过”:毫无预兆地,巡逻的骑兵突然经过台阶前面。 - “错认戎家枥马鸣”:由于是夜间,骑兵误认为是战马在厩中鸣叫。 2. 译文: -
石湖留题三绝 其一 仙子骖鸾不可呼,故园花石久应芜。 不知绿野何人买,试问平泉有子无。 注释 - 仙子:指仙人。骖鸾:骑在鸾鸟的背上。不可呼:无法召唤。 - 花石:指花园中的石头。久应:长时间已经荒废了。 - 绿野:绿色的原野,泛指乡村或自然景观。 - 平泉: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境内。有子:有儿子。无子:没有儿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
【注释】: 悬崖石磴刷苔青,空谷无仙鬼亦灵。——大茅峰的悬崖石磴长满了苔藓,山谷空荡无人,但有仙人鬼魅也显灵气。闻说游人多好事,谁能扶直半山亭。——听说许多游客都好管闲事,谁又能把半山亭扶正? 赏析: 《大茅峰四绝句》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构思巧妙,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茅峰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筋寒苦蹠盭,尊足讵能胜。 - 释义: 双脚因病而感到痛苦,尊贵的脚怎能承受? - 译文: 因脚病而感到疼痛,高贵的脚怎能承受? - 注释: 跖盭(zhí lì):形容脚痛难忍。尊足:指高贵之人的脚。 2. 谁谓行多露,全如履薄冰。 - 释义: 谁说走得多会暴露,就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危险。 - 译文: 谁说行走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同走在薄冰之上一般危险。 - 注释: 行多露
丹楼 丹楼独倚对青山,历历西风十二鬟。 晓气净连江树碧,秋云低护石苔斑。 仙人长啸闻天外,道士空谣带雨间。 安得置身萧爽地,卷帘时待鹤飞还。 译文: 丹楼独自矗立,面对青翠的山峰,西风吹拂着十二颗鬓发般的山头。清晨的雾气清澈明亮,与江边的树木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清新;秋天的云彩低垂在岩石上,斑驳的苔藓映衬着它的美丽。仙人在高远的空中长啸,仿佛声音传遍天际;道士在空中吟唱,声音随着细雨飘荡在空中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 关键词:龚黄、循吏、舍公(指舍弃自己) - 注释:龚黄是唐代的一位名臣,其忠诚和正直为后人所敬仰。这里的“龚黄”可能指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或是理想中的政治官员形象。“循吏”则是指那些遵循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官员。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放弃个人私欲,坚持原则和职责的官员的尊敬。 - 分析:诗人通过对比龚黄的理想和政治上的成功人士(如循吏)
注释: 病枕不寐 病:生病;不寐:不能入睡。 大率忧兼病,尤非老所宜(1):大致说来,忧愁加上疾病,更不是我这个年迈的人应该遭受的。 吟愁枯两鬓(2),时事锁双眉(3):吟诵忧愁使两鬓变白,时事烦扰使我双眉紧锁。 瘦削嫌衾薄(4),醒眠觉漏迟(5):身体瘦弱嫌被子太薄,睡醒后感觉时间过得太慢。 拒霜三五朵(6),应爱北风吹(7):在三五月间盛开的菊花,我喜爱北方的秋风。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词名句,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是分析诗歌内容并赏析。 许正卿伤臂:许正卿因受伤而哀叹自己的处境艰难。 危机在平地,险不是丘陵:比喻处境虽然暂时安稳,却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偶尔一投足,几乎三折肱;形容自己遭遇挫折后仍能坚强面对。 鞠躬难尽力,攘臂必须绳:意思是尽管处境艰危
【注释】 青山:山的青色。 悬日月:《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志在流水,又曰:‘善哉乎鼓琴!’”后以“悬日月”为知音之喻。 两袖裹风雷:《汉书•李广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世说新语•言语》:“阮公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婆罗门初见,以为要夫。遂求爲女婿,经月不至,翁乃使信邀之。对信大悦,还就妇讯翁,具告本意,便命驾。于时人士咸共讥笑之